第128章 番外一 兵权(上)[2/2页]
众臣惊讶之余,却也觉得在情理之中。
圣上登基四年来,励精图治,更是一改兵权三分的局面。
御林军仍以怀化将军秦颂风为首,但圣上却将御林军左右统领换成了自潜邸时期就一直跟随着他的亲信怀川和怀流,并且凭空增加了两万御林军,由二人分别带领。
如此一来,御林军虽还是由秦颂风统领,但却一分为三,大部分实权还是落在了圣上手中。
圣上登基的第二年,镇国公去世,镇国公世子白落秋袭爵。白落秋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以琉国势弱无需二十万将士驻扎为由,主动请求裁减士兵。
圣上自然应允,下旨直接调走了西域白家十万将士,仅留剩余十万驻扎边境,并应白落秋要求自朝廷派了几位监军常驻西域,协助军队管理。
如此白家军权立马减半,还被朝廷派来的监军掌握了部分管理实权。从此西域十万将士虽仍是由镇国公府执掌,但却不再是白家一句话说了算。
最妙的是,圣上自京城封了几位将领,带领这本属于白家的十万士兵直接去了南疆,并入威远侯麾下。
南疆的士兵不减反增,一下从十五万增至二十五万,但却有近一半的将士是圣上的人。
此后两年,朝廷连续削减南疆军备,多次赐放年长体弱的士兵归乡。
直至今年,南疆驻扎的士兵因屡次赐放再次缩减至十五万,而其中九万人却仍是圣上当初派来的将士。
威远侯本是先帝亲信,因早前苏翰刺杀过圣上,而自家又同苏翰结过亲,因此对圣上很是恭敬,生怕被迁怒。
圣上这一番温水煮青蛙的操作下来,威远侯看在眼里却也难以反抗。
到后来,南疆十五万将士名义上虽仍在他麾下,但实际上却大都是圣上的人。
圣上仅登基四年,就用雷霆手段解决了先帝兵权分散却束手无策的心病。可唯独对势力最大的宁家,圣上却迟迟没有丝毫动作。
不仅如此,圣上还连连封荫宁家。
先是宁家嫡长孙宁越清,因常年驻扎北疆,战功卓著,被封为了冠军侯。
其次是宁越杭,因其在一次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中保护百姓有功,被封为了从四品的宣威将军。
而探花郎宁越言,短短四年内从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一路升至四品刑部侍郎兼任侍读学士,仅差一步就能进入内阁。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怕是圣上将他当作未来内阁首辅来栽培的。
至此,宁家一门不仅出了一位皇后,还出了一王一侯,一将军一侍郎,可谓满门荣耀。
甚至可以预见到,若皇后一直椒房独宠,待宁王百年后,宁家亲王位虽因元始宗遗诏不能被继承,但冠军侯的爵位怕是还要再升一升。
更不提宁家还培养着一个未来能呼风唤雨的内阁首辅。
但是盛极必衰,众人都等着宁家功高盖主遭圣上忌惮的那天。
这不,南疆兵权刚完成改制,缩减至十五万,北疆宁家这就自觉将自家兵符送上来了。
众臣皆是感叹,不愧是从元始宗时期就一直屹立不倒的宁王府。
为了获取圣上信任,三十万兵权说不要就不要了,这等气魄和果断可不是一般世家能有的。
面对宁王的献诚,苏璧沉吟了片刻,终是允了。
下面的臣子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
毕竟是帝王,即使再偏爱皇后和宁家,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收拢兵权的机会的。
有些人心思甚至已经开始活络起来,宁家没了实权,趁着宁家年轻一代根基还不稳,正是最好的分权和分宠的时机。
毕竟一个被宠爱的皇后就能给一个家族带来这么多好处,这份荣宠哪个世家又不眼红呢?
还没等他们谋划个一二出来,就听见圣上开了口。
“宁王府世代镇守北疆,居功至伟。因宁王无嗣,此兵符朕收归后转由皇后代为执掌。”
第128章 番外一 兵权(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