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章 北汉世祖刘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厮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反了,我那傻侄儿竟亲自带兵出征。消息传到太原那日,我正在校场练兵。传令兵话没说完,我抢过鼓槌把战鼓擂得震天响。三军集结只用了半柱香,可马队刚出城门就被郑珙拦下。这老东西张开双臂挡在马前,官帽都歪了:"主公此时南下,正中郭威下怀!"

    我攥着马鞭的手直发抖:"那是我亲侄儿!"

    "更是大汉天子!"郑珙脑门青筋直跳,"郭威敢反,必在汴梁布下天罗地网。主公现在去,是逼着他狗急跳墙!"

    马鞭抽在郑珙肩上,抽碎了他半边官袍。老东西踉跄着跪倒,却仍梗着脖子喊:"忍!"

    这一忍就忍到了澶州兵变。郭威黄袍加身那天,我在晋阳宫里砸了十二个瓷瓶。更可恨的是那厮假惺惺立我侄儿刘赟当皇帝,转头就把人毒死在宋州。消息传来时,我正在给母亲上香。供桌上的长明灯突然爆了个灯花,我盯着跳动的火苗,仿佛看见我哥在火光里冷笑。

    "取我甲胄来。"

    崇元殿登基那日,外头下着鹅毛雪。我把国号定为"汉",昭告天下要光复兄长基业。礼成时,郑珙突然老泪纵横:"陛下可知这一称帝,河东再无退路?"

    我摸着龙椅上张牙舞爪的金龙,突然想起四十年前那个雪夜。破庙外的风声和今日的号角声重叠在一起,我哥掰给我的半块胡饼,终究是要用血来还的。

    登基大典的鼓乐声还没散尽,探马就送来了急报——郭威的先锋已过太行山。我抓着龙椅扶手站起来,镶金的雕花硌得掌心生疼。郑珙这老东西倒是稳得住,抖着花白胡子冷笑:"来得正好,正愁没由头宰了那篡位逆贼。"

    "你当郭威是来送人头的?"我把急报甩在他脸上,"三千轻骑全是沙陀旧部,领兵的是王峻!"满朝文武顿时跟炸了锅似的,这帮人七年前还在我哥帐下跟王峻称兄道弟。我抄起镇山河的玉圭砸在丹墀上,碎玉碴子崩得老高:"都哑巴了?当年在晋阳街头耍横的劲头呢?"

    最后还是得靠刀把子说话。我把太原武库翻了个底朝天,凑出五万兵马。正月十八开拔那天,雪下得比称帝那日还大。亲兵要给我撑伞,被我一把推开。冰碴子顺着铠甲领口往脖子里钻,反倒让我清醒。郑珙追出十里地,老骨头在马背上颠得直晃:"陛下切记,莫与王峻硬拼..."

    "知道!"我扬鞭打断他,"不就是你教的那套'敌进我退'?"马蹄声淹没后头的话,但我知道这老狐狸肯定在摇头——当年他教我读《孙子兵法》,我总把竹简当柴火烧。

    可人算不如天算。大军刚过潞州就撞上鬼天气,开春的冻雨浇得山路成了冰槽子。运粮车陷在泥里动弹不得,夜里营帐被雪压塌了三回。最要命的是探马报错军情,等发现王峻主力根本不在壶关,我的中军已经被人家包了饺子。

    那是我这辈子最窝囊的一仗。三万大军困在泽州山坳里,王峻的骑兵像赶羊似的围着山头转。我拎着陌刀要带亲兵突围,被几个裨将死死抱住:"陛下不可!留得青山在..."我抡圆胳膊给了说话的一耳光:"青山?老子的青山早让郭威烧成秃瓢了!"

    僵持到第七天,粮草彻底断了。夜里饿得睡不着,我摸黑溜出大帐。雪地里晃着个人影,走近了才看清是火头军老赵在煮马鞍。这老家伙跟我哥打过契丹,剩下只独眼还非得往灶台前凑。

    "陛下尝尝?"他舀了勺黑乎乎的汤,"麂子皮熬的,比靴子软和。"

    我灌了两口,腥气冲得脑仁疼:"当年在河东..."

    "您别说,"老赵突然压低嗓门,"东南角有条猎道,野猪拱出来的。"他独眼里闪着光,"老兄弟们还能战。"

    卯时二刻,我带着八百死士钻山沟。王峻的哨卡设在明处,压根没防着野猪走的路。雪地夜袭讲究个快字,等我们摸到中军帐外,值夜的还在打盹。我正要挥刀,帐里突然传来声嗤笑:"刘旻啊刘旻,你还真走这条道。"

    王峻挑帘出来,铁甲底下居然套着寝衣。这厮慢悠悠系着腰带:"郑珙没教过你'实则虚之'?"我后槽牙咬得咯吱响,陌刀却迟迟劈不下去——二十年前在幽州,这王八蛋替我挡过契丹人的冷箭。

    "滚开。"我刀尖抵着他咽喉。

    "让你过去容易。"他伸手弹了弹刀刃,"往后这天下,容得下两个姓刘的皇帝?"

    就这晃神的功夫,东南方突然杀声震天。王峻脸色骤变——是我的疑兵起了作用。八百死士硬生生撕开条血路,等冲回泽州大营,背后只剩下一百来人。老赵的独眼再没睁开过,他腰间还别着半块没煮化的马鞍。

    这场败仗让我学了乖。退回太原那天,我把郑珙的《孙子兵法》要过来,倒着读了三宿。老东西跪在殿外劝谏:"陛下当联辽抗周..."我抓起砚台砸过去:"让老子给契丹人当孙子?"

第47章 北汉世祖刘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