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顶级皇三代开局赖上林黛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四夷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给赵煦临时配得小厮叫潘又安,是个瘦瘦弱弱的白面小子,大约十四五岁。

    在奴才里算生的好看又略识字的。

    而潘又安更出名的地方在他有一个表姐,秦司棋,便是二木头迎春的贴身大丫鬟,府里婆子戏称这些服侍姑娘的为副小姐。

    “大爷要出去?”

    眼见这位赵公子在梨香院还没待片刻,就往角门出府的地方走。

    潘又安忙跟上前来,躬身问话。

    “去买几套换洗衣裳,来时也没给府里姑娘们备礼,一会子老太太让吃饭,总不好空手坐在那儿吧?”

    “那小的去给大爷牵马。”

    赵煦点点头。

    不一会儿潘又安牵来一匹府里公用的棕马,赵煦也不需他扶,翻身坐上去。

    …

    从角门出去便是宁荣二街。

    他这位忠顺王世子已经消失差不多二天了,京城里并没半点动静。

    显然被皇帝伯父瞒了下来。

    赵煦猜测其中缘由。

    一则世子下落不明,要是伸张出去难免引起轰动,再者,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只要没寻到尸首没准就还活着。

    若张扬出去,难免引来一些不怀好意,亦或者忠顺王的仇家。

    世子落在仇家手里,没死也活不了。

    而忠顺王府挂的白灯笼,显然是为了庶兄赵烈。

    至于便宜老爹忠顺王。

    赵煦知道这老头(王爷不过四十岁)短时间肯定回不来,哪怕心急如焚,有着绝后的风险,他仍然要以大局为重。

    不过~

    他赵煦只猜对了一半。

    实则忠顺王早派了心腹回京处理世子的事情。

    一有消息立即就能飞鸽传书去大同府。

    “前面怎么回事?”正胡思乱想猜测,马车拐入一条斜街,街上围观了许多百姓,其中大半部分都是红眉毛蓝眼睛的西洋人。

    赵煦自然知道这条街有朝廷官办的四夷管。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四夷馆俨然是一座高等外语院校。馆内开设多个语种专业,主要承担语言教习和文书翻译工作。

    潘又安牵着马儿伸长脖子张望,回头纳闷道:“公子,朝廷优待这些怪物不知作什么,若是夏天,这街道连狗都不愿来。”

    这小子不说还好。

    赵煦当下就闻到一股狐臭体味。

    这特喵的西洋人天生就跟腌制了很久的咸鱼似的。

    “你懂什么!”

    赵煦一边耐心解释,一边儿探究发生了什么事:“当今圣上痴迷西洋人的技术,不引进他们来怎么偷学?再说那些蝌蚪文,歪七扭八的鸟语,不开馆教授中原子弟如何看得懂?”

    潘又安一脸迷糊,皇帝的长远大局观,这些奴才哪在乎,见前面被人群围的水泄不通,便不悦的骂道:“有什么好稀奇的?不过是些逗人玩的奇淫技巧,也就能哄骗这些没见过世面的百姓罢了。”

    呵呵!

    迂腐。

    这让赵煦想起了一件事儿。

    当时的电灯设计得并没有什么美感,乍看上去跟清廷中的灯笼比起来,确实显得有些丑陋,而慈禧看着电灯,便是来了一句:“怎么把茄子挂在这儿?”

    哈哈哈。

    即便现在想起来也觉得非常好笑。

    闭关锁国,让慈禧的脑子也锁起来了。

    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有必要学习新的外来技术,只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才能让一个国家真正的进步。

    赵煦认为皇帝伯父的思想是正确的,只是在封建王朝很难实现。

    推广新政,接触新鲜事物,跟进西洋人的脚步显然没少让皇帝和大臣翻脸。

    因为迂腐旧派的思想已经扎根了国人几千年,奴才都如此,何况那些牵扯自身利益的朝廷大员?

    “先不急着买东西,走过去瞧瞧。”

    潘又安虽是不情不愿的,但既然被调给赵公子临时使唤,只能乖乖听话牵着马,把那鞭子轮圆了在空气里一甩响,大声吆喝道:“快闪开,别瞎凑热闹了,我们公子爷要过去。”

第13章 四夷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