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道德经》新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昨夜又下了一晚上的雨,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大明似乎开始进入了雨季。
朱逸坐在书房里,将窗子打开,稍稍透了下气。
之前老爷子带朱逸亲身去体会了一下民间疾苦以后,朱逸心中感触颇深,现在水泥也出来了,预计老爷子会向陛下上奏,将这水泥大规模运用在铺设路面,改善大明的交通上。
但是这项举措必须要和当地官员甚至要和当地的乡绅进行配合,说不得朝廷还会让当地乡绅将这些项目给承包下来,然后由朝廷拨款。
毕竟大明官员就这么多,想要完成这个大明道路的铺设,没有那些乡绅的帮忙只怕都不行,牵扯的人数一旦多了,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经过之前那次体验以后,朱逸感觉自己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了,凡事还是得谋定而后动。
就像之前和刘三吾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得慢慢来,急不得。
想到这句话,朱逸忽然想到自己之前和刘三吾所讨论过有关《道德经》的注解。
两人对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也进行过一番分析。
之前刘叔说会帮自己进行推广,也不知道现在结果怎么样了。
……
此时,翰林院中。
一群翰林学士们围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
“啧啧,刘大人这部注解还真是令人耳目一新,治大国如烹小鲜,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
“此注解虽说和传统观点有些不同,但也颇有道理啊!”
“万事万物,只要给他制定好基本的规律,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最终走向崇高与辉煌,不愧是刘大人,此观点甚是新颖,但也确实言之有理。”
就在今天早上,刘三吾忽然对他们说自己出了部有关《道德经》的新注解,大明虽是独尊儒术,但是对于《道德经》这种千古流传的道家经典,翰林院的这群学士们也都接触过,其中很多人都深入了解过。
因为《道德经》虽然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但其短短五千多字却是包罗万象,读之受益匪浅。
不过不同的人对于《道德经》的理解都不同,因此就有过许多不同版本的《道德经》注解。
但是刘三吾这个版本的注解却是显得和以往任何版本都不一样,甚至显得有些离经叛道,要不是刘三吾亲自推荐,说不定这些翰林院的学士们都懒得多看一眼就会给他打上个叛经离道的标签。
不过当他们真正看进去了以后就发现,这个注解虽然看似叛经离道,但细品起来却又觉得十分震撼。
“诸位,老夫以为此等经注应当进行推广。”黄子澄说道。
“没错,这本经注可为我大明文人开创一种新的思路,应当广泛推广。”孔克坚也一脸赞同地说道。
而后,孔克坚看向一旁的刘三吾,说道:“刘大人大才,老夫佩服。”
刘三吾听到孔克坚的话后,有些惭愧,这注解其实是朱逸说的,他只是做了一个誊抄的工作,现在为了能够让世人更加容易接受,所以他
第219章《道德经》新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