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揣摩考官的意思[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顺之却是摇了摇头:“伯颜兄有些太仁慈了,事实上,很多地方官员极其可恶,你若是不给他上点严酷的手段,他根本就不长教训,我以为应当严查那些阴奉阳违的官员,一旦发现便严加惩处,以儆效尤,如此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过犹不及啊,顺之。”陈伯颜说道,“严苛的吏法或许短时间之内能够取得效果,但是从长久来看,可能会起到反效果,容易造成国朝不稳。”
张顺之却不太同意陈伯颜的看法:“当今陛下以严法治国,也没见国朝不稳,有时候不用重典那些官员根本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且按照陈兄所言,让御史去地方上巡查,很容易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最后御史也和当地官员勾结在一起,毕竟利益所驱,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加上御史无法在地方上呆太久,一旦御史离开了地方,只怕马上又会恢复成原样。”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他们两个的性格明显就是不一样的,张顺之主张使用严法,可是陈伯颜却偏向于更加缓和一点的办法。
两人争执了一会儿,张顺之看向朱逸,问道:“朱兄认为如何?”
朱逸看了眼两人,说道:“其实你们说的都有各自的道理,但还不算最好的办法。”
“朱兄有何高见?”陈伯颜虚心请教道,没有因为朱逸是个商人就瞧不起他。
朱逸想了想,说道:“按照张兄所言,对地方官员使用重典,短期内或许可以看到很好的效果,但这一方法的弊端也被陈兄给说出来了,长时间的高压政策或许只能起到反效果。”
别人都说朱元璋对官员严厉,但即便是朱元璋也不是一味地严苛。
当初朱元璋创设《大诰》,贪污超过六十两的便剥皮实草。
可是这一律法真正使用的次数却并不算多。
因为朱元璋也知道,一味的高压不可取,真要按照这种标准,大明只怕会陷入无人可用,人才断代的尴尬局面。
听到朱逸的话,张顺之有些不服,刚想说点什么,只听朱逸继续说道:“可是按照陈兄的方法可不可行呢?也不行!”
“就像顺之所言,御史在地方上呆不了太久,只要一离开地方,只怕很快就会恢复成原样。”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该如何?”张顺之问道。
“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派遣国子监生员分赴全国各地,直接让他们督促吏民兴修水利。”朱逸说道。
国子监本来就是朝廷官员的预备役,让他们去地方上,相当于是提前给他们一个实习期,让他们对政务的处理能够更加地了解。
与此同时,国子监不像御史,御史除了巡视地方以外,还承担着其他的职务,但是国子监生员不一样,他们可以长时间地呆在地方上,呆个三五年甚至都不是问题。
而且这些初出茅庐的国子监生员往往都怀揣着一腔热血,不像那些老油条,虽然无法完全杜绝怠工的现象,但一定会减少很多。
此举可谓是一举三得,既培养了国子监生员,又能让政令更好地实施下去。
虽然这种方法也不算完美,但一定是标准答案。
朱逸为何说一定是标准答案?
因为这个方法就是朱元璋想出来的。
第188章 揣摩考官的意思[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