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造枪[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天的事情给朱逸提了个醒,这个世界并不安全,前世朱逸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待太久了,以至于他这方面的意识十分淡薄,之前还觉得廖氏兄弟整天跟着自己有些小题大做,现在觉得,一点也不夸张。
通过这件事的教训,朱逸觉得让廖氏兄弟保护在自己周围可能还不稳妥,自己得有一些自保的手段,他要造枪。
是的,造枪!
光有人护卫朱逸觉得还不够,如果能有把枪防身的话,朱逸感觉自己应该可以安全很多。
事实上,洪武时期,中国已经可以造出火铳了。
早在宋朝的时期就已经有了一种突火枪,这种火枪是火铳的雏形。
它们以竹筒为火器主体,内部装上粗火药和铁砂,石头制成火器,只要通过火折子点燃火器后端的开口线就可以射击。
但有效杀伤范围不大,只有近距离的敌人才会被这种武器重伤,战场上实用性很差。
到了元朝,蒙古骑兵征伐西亚欧洲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个国家在使用一种火器,不过射程极短,还不稳定,只有响亮的声音能够给蒙古骑兵的战马造成精神冲击。
后来蒙古人开始研究这种武器,元朝宫廷的工坊,通过比较西方的火器结合南宋的火器,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支火铳,火铳这个名字就是元朝人给取的,这时的火铳主体已经是金属主体了,比南宋那种竹筒更加耐久,而且不会伤到自己。
这时的火铳百米之内能够将人重伤,射程和精度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到了元末,元朝人大量使用这种火铳,也是引起了当时还是起义军的朱元璋的注意,他看到了这种武器的优越性,虽然在作战实效上当时的火铳还比不过弓箭,毕竟弓箭可以在千米之内伤敌。
但是火铳的齐射喷发可以密集杀伤,成功阻挡敌人的进攻。
于是朱元璋便命令手下大量缴获和购买元朝的火铳并将其进行改良。
在一次和元军火铳对战时候,元军的火铳一排齐射后,另一排慢慢悠悠地顶上来齐射,而朱元璋直接两排一起上,下面蹲一排,上面站一排,两排齐射,然后完成后,下一组两排齐射又上来了。
朱元璋把火铳用到了出神入化。
建国以后,朱元璋非常重视这类武器的发展,加大力度对火铳的研究,发明了三类洪武系列的火铳。
第一类是普通的单人火铳,一个人就能操作。
第二类是装载在舰船和城楼的火铳,俗称小火炮。
第三种则是巨型的大火铳,弹药变成了球状,这种大火炮成为了明朝威力最大的杀伤武器,这也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在热武器上有所成就。
北元骑兵也十分害怕这种大火炮,一炮下去,周围几十米的牲畜和物资全部都得被毁掉。
后来朱棣即位,也是继承了朱元璋的这一喜好,组建京师三大营,其中甚至还专门列了一个大营作神机营,专门负责火铳火炮的使用。
不过这种火炮也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地方,后来正德年间出现的佛郎机炮和火炮才改变了大明王朝火器的现状。
而朱逸想要做的自然不会是这种大火炮或者火铳,他只需要做一把能够
第168章 造枪[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