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皇长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章 内阁制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朱元璋哈哈一笑,这娃子,还真是信任咱,咱说什么就是什么,就从来没有怀疑过。

    “也就是在陛下面前说得上几句话,算不得什么。”朱元璋说道。

    朱逸却有些好奇地问道:“老爷子,我有些好奇,你这到底是什么官啊?”

    如今内阁还未成立,大明朝堂上官职太过于复杂,朱逸对这方面了解得不深。

    只知道自从朱元璋罢黜了宰相制度以后,很多奏疏都是朱元璋在亲力亲为,要是没有别人帮他,岂不是要累死。

    朱逸向朱元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朱元璋感叹了一句:“的确,皇帝不是那么好做的。不过也确实有专门殿阁学士帮皇帝整理好奏疏,皇帝只需要批改就行。而且给皇帝梳理奏疏的都是从翰林院里出来的老家伙,经验丰富,这样一来,皇帝的压力会小很多。”

    朱逸点了点头。

    殿阁学士,朱逸隐约感觉这个殿阁学士其实就是内阁的前身。

    “既然如此,为何不干脆建立内阁。”朱逸随口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内阁?”朱元璋疑惑道。

    朱逸解释道:“内阁其实就是一个变相的宰相,但有所不同的是,以前的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但内阁却只有议政权,行政权分给六部,而最终的决策权则由皇帝自己把握,这样一来,皇帝作为最终拍板的人,压力会少上很多,而且还不用担心权利旁落。”

    朱元璋听到朱逸的话后,顿时引起了他的兴趣,这种想法倒是新奇,赶紧问道:“仔细说说。”

    朱逸回忆了一下有关内阁的内容,说道:“所谓内阁,就是内阁大臣可以先看一遍奏疏,然后将他们的建议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个叫做票拟,皇帝看奏疏的时候,顺带着看一下票拟,然后用红字做批示,称之朱批。这样一来,皇帝的压力大大减轻,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内阁也仅仅只是个提意见的智囊团。”

    其实内阁用现代的说法,那就是秘书,内阁制度由朱棣起,优点很明显,减轻皇帝压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还避免独裁之臣的出现,内阁大臣地位如何,是否有宰相之权,完全由皇帝决定。

    但是缺点也同样明显,内阁权力来源于皇权,对君权没有一点节制,皇帝空有权利,但却不用担责,因为责任全由内阁来承担。

    若是皇帝是个明主还好,一旦是个昏庸皇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内阁制度的产生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阁臣对于权力的诉求。

    历史上,内阁自从出现以后,想要获取更多权力的声音就从未停止。

    内阁成员不甘心作为皇帝的“智囊团”,“传声筒”,纷纷要求自己的权力。

    明朝早期的几个皇帝都掌握着实权,自然不肯放松,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突然之间一代不如一代,不是沉迷于木匠瓦匠,就是喜欢炼药修仙。给了这些人可乘之机。

    而且明制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章奏文书,宣宗时,更是出现了大臣章奏除由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秉笔太监照内阁大学士之票拟批红的情况,宦官权力大大增强。

    这就造成了明朝空前绝后的党派之争。

第43章 内阁制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