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忠烈题诗郭安丧命 开封奉旨赵虎乔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前,吓得他脱口喊出“有贼”,可话音未落,寒光一闪,他的头颅已然落地。
外面巡夜的太监听到喊声,起初还没反应过来,等察觉不对劲赶来查看时,郭安早已倒在血泊之中。这突如其来的凶案把众人惊得魂飞魄散,巡夜太监不敢耽搁,立刻禀报执事太监,消息层层上报,最终传到都堂陈公公耳中。陈公公当即派人查验现场,又在各处仔细搜寻,终于在柳树荫下发现了被捆绑的何常喜。众人赶忙解开绳索,掏出他口中的棉絮,等他缓过气来,想问清缘由,何常喜却神色惊恐,只说:“捆我的人交代过,让我到三法司或开封府才能说实话,要是说错,明晚就来取我的性命!”众人见他话里有隐情,也不敢强行追问,只好先将情况回禀都堂,派人严加看守,打算等第二天一早奏明圣上。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皇帝尚未上朝,陈公公便进宫请安,将万寿山总管郭安离奇被杀,以及小太监何常喜被绑的详细经过,一五一十地奏报给仁宗皇帝。仁宗听闻,惊讶不已:“朕的内苑竟有人敢动手杀人?此人胆子也太大了!”随即下旨,将何常喜交由开封府审讯。陈公公领旨准备退下,仁宗又道:“今日是望日,朕要去忠烈祠上香,你随朕一同前往。”陈林领命后,先传达了将何常喜交予开封府的旨意,又安排圣上前往忠烈祠拈香的相关事宜。
掌管忠烈祠的太监深知皇帝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来此上香,早已提前做好准备。圣驾抵达忠烈祠时,只见祠前黄旗随风飘扬,钟鼓齐鸣,气氛庄严肃穆。皇帝步入内殿,陈林寸步不离地跟随在侧。正中央供奉着忠烈寇承御的塑像,身着宫装,身姿挺拔;两侧还塑有四位随侍的人像。皇帝神色庄重,默默祝祷后上香,虽未行跪拜之礼,却也尽显恭敬虔诚。
上香完毕,皇帝抬头端详塑像,一旁的陈林望着栩栩如生的寇承御像,往事涌上心头,忍不住眼眶泛红。他强忍着悲痛,悄悄擦拭眼泪,却还是被皇帝察觉。为避免陈林尴尬,皇帝装作没看见,转而仰头观赏祠内悬挂的佛门宝幡。不经意间,他猛地回头,发现西山墙的山花处隐约有字迹,心中疑惑:“这里怎么会有人写字?”好奇心驱使下,他缓步上前,抬头细看。陈林见皇帝驻足凝视,心中也暗自纳闷:“这字究竟是谁写的?”好在字迹足够大,两人都看得清楚,原来是一首五言绝句:“忠烈保君王,哀哉杖下亡。芳名垂不朽,博得一炉香。”诗句虽朴实无华,却笔力雄浑,短短几句,将寇承御的忠义事迹和崇高品格概括得淋漓尽致。
皇帝转头问道:“这诗是谁写的?”陈林回道:“奴婢不知,待我去问问。”随即唤来管理祠堂的太监,询问诗句来历。那人听闻,吓得脸色惨白,慌忙跪地奏道:“奴婢们知道今日圣上要来,昨日特意带人仔细打扫,各处都反复检查过,当时并没有这首诗。也不知怎的,一夜之间竟有人敢在此题诗,奴婢实在不知情啊!”
仁宗听后,恍然大悟,对陈林道:“你不必再问了,朕明白了。能在这等地方题诗,绝非寻常之人;能杀死郭安,也必然身手不凡。依朕看,题诗的和杀人的,多半是同一人。速宣包拯来见朕!”
不多时,包拯赶来,向皇帝行过礼。仁宗将题诗杀人的经过详细说明,包拯心中暗自思忖(此前白玉堂大闹开封府后便没了动静,没想到竟在皇宫内院犯案),却不便明说,只能奏道:“臣定当仔细查访。”他仔细勘察现场,却未发现任何有用线索,只好护送皇帝回宫,随后匆忙返回开封府,立即升堂审讯何常喜。
何常喜不敢隐瞒,将郭安如何密谋用转心壶毒害陈林,现场留下的物证,以及捆绑自己之人的样貌、衣着和所说言语,原原本本地交代清楚。包拯命人将何常喜暂时看管起来,回到书房,请来展昭、公孙策商议对策。两人也认为:“此事十有八九是白玉堂所为,必须全面排查、仔细寻访。”三人商议完毕,展昭、公孙策来到官厅,又与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一同讨论案情。
次日,包拯上朝,将审讯何常喜的情况如实奏报。仁宗听后,不仅没有恼怒,反而颇为赞赏:“此人虽行事隐秘,但能秉持正义铲除奸恶,也算侠义之士。爱卿务必全力追查,不必限定时间,朕一定要见见此人。”包拯领旨回府,将皇帝的旨意传达给众人。开封府上下都想立下这桩大功,此后人人绷紧神经,四处留意线索,可惜始终一无所获。
愣头愣脑的赵虎,突然想起之前扮成乞丐成功破案的经历,心想:“何不故技重施?”于是让人准备好行头。这次他不再偷偷摸摸,而是大大方方地从开封府角门走出,招摇过市。路上行人见他这副模样,纷纷指指点点、嬉笑不已。赵虎却浑然不觉,一脸严肃,把这当成正儿八经的大事,认为私访就得有这般派头。起初,有几个好奇的人跟在他身后,后来人越聚越多,那几个人便不再跟着。可仍有不少人跟在赵虎左右,迟迟不愿离去。赵虎心里直犯嘀咕:“这些人真是没见过世面,连个讨饭的都要看半天,真是烦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一回 忠烈题诗郭安丧命 开封奉旨赵虎乔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