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奏沉疴仁宗认国母 宣密诏良相审郭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p; 接着,狄后说起当年刘后与郭槐定下毒计,用狸猫换出太子,多亏承御寇珠将太子抱出交给陈林,陈林用提盒将太子送到南清宫抚养。后来刘后的儿子夭折,皇上才将李太后的儿子立为太子补上东宫之位。太子游宫时,在寒宫见到李太后,母子天性使然,脸上不自觉流下泪痕。刘后起了疑心,拷问寇珠,寇珠为保忠诚,撞阶而死。刘后又在皇上面前进谗言,这才导致李太后被赐死。
李太后听完,如梦初醒,悲痛不已。狄后再三劝慰,太后才止住眼泪,问道:“皇姐,怎样才能让皇儿知道真相,让我们母子重逢呢?”狄后说:“我假装生病,派宁总管去奏明皇上,皇上必定会亲自前来,到那时我再说出实情。”太后觉得此计甚好,当晚暂且按下不表。
第二天清晨,狄后就派宁总管上朝奏报皇上,说:“狄后娘娘昨晚突然生病,病情十分严重。”宁总管不明内情,不敢违抗,只得遵旨前往朝廷禀报。狄后又将此事告知了六合王。
仁宗皇帝五更天刚准备上朝,仁寿宫总管前来启奏:“太后昨晚突然生病,一整夜都没睡安稳。”皇帝听闻,立刻先去仁寿宫请安,还悄悄吩咐众人不要声张,以免惊扰太后。他轻轻走进寝殿,已听见里面传来呻吟声,又听到太后喊道:“寇宫人,你竟敢如此无礼!”紧接着又是一声“哎哟”。这时宫女已掀起绣帘,皇帝侧身进入,走到御榻前。刘后猛然惊醒,看见皇帝在旁边,便说:“让皇儿挂念了,哀家只是偶然受了风寒,没什么大碍,你放心吧。”皇帝问安之后,立刻传召御医诊治。他担心太后心烦,简单安慰几句后便退了出来。
皇帝刚离开仁寿宫,走到分宫楼,只见南清宫总管跪倒在地奏道:“狄后娘娘昨晚病重,奴婢特来禀报。”仁宗一听,大吃一惊,当即决定亲自前往南清宫探视。到了南清宫,六合王前来迎接,皇帝先询问狄后病情,六合王含糊答道:“娘娘昨晚发病,现在稍微好些了。”皇帝听后,心里稍稍宽慰,随即吩咐随行侍从都在外面等候,只带陈林一人进入寝宫。
这道旨意正合六合王心意,他侧身在前引路,来到寝宫内,只见里面寂静无声,连一个侍奉的丫鬟都没有。御榻上锦帐高悬,狄后躺在里面。仁宗急忙上前问候病情,狄后翻身问道:“陛下,这天下最为重要的事情,以什么为先?”皇帝答道:“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狄后叹了口气说:“既然以孝为先,可有做儿子的不知道母亲生死的吗?又有身为君主却不知母亲在外面漂泊的吗?”这两句话问得皇帝一头雾水,还以为狄后是病中说胡话。
狄后又说:“这件事臣妃全都知晓,只怕陛下不信。”仁宗听到狄后自称“臣妃”,十分惊讶,说道:“皇娘何出此言?还请您明白告知。”狄后转身从帐内拉出一个黄匣,说道:“陛下可知这东西的来历?”仁宗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包裹玉玺的龙袱,上面还有先皇的亲笔御记。仁宗看完,连忙站起身来。一旁的陈林睹物思情,想起当年往事,早已泪流满面。
皇帝猛然回头看见陈林哭泣,更加诧异,便追问这袱子的来历。狄后这才说起郭槐与刘后密谋陷害李后的经过:“这件事里,多亏了两个忠义之人,一个是金华宫承御寇珠,一个是陈林。寇珠奉刘后之命抱出太子,当时就是用这块袱子包裹,暗中交给了陈林。”仁宗听到这里,又看了陈林一眼,此时陈林已经哭得像个泪人。
狄后接着说:“多亏陈林历经千辛万苦,才把太子抱到南清宫抚养了六年。陛下七岁时被先皇立为太子,补上东宫之位。可偏偏陛下在寒宫见到母亲时落泪,引起了刘后猜忌,她残忍处死寇珠,又要赐死太后。这中间又有两个忠臣挺身而出,小太监余忠甘愿替太后赴死,秦凤这才把太后救出来,送往陈州。后来秦凤自焚,家中没了主事之人,太后无法安身,只能在破窑里乞讨为生。幸好包卿在陈州放粮,在草桥认太后为母,对外假装母子,遮掩众人耳目。昨天太后前来给我祝寿,我们才得以相见。”
仁宗听完,震惊不已,泪如雨下,问道:“这么说,朕的皇娘现在何处?”只听见罩壁后面传来阵阵悲泣声,一位身着一品官服的夫人走了出来,仁宗见了,顿时愣住了。
太后担心皇帝心生疑虑,急忙取出金丸,递给仁宗。仁宗接过仔细端详,发现这金丸与刘后所持的十分相似,只是上面刻着“玉宸宫”字样,下方还镌刻着娘娘名号。仁宗几步抢上前,双膝重重跪倒在地,悲声说道:“孩儿不孝,让皇娘受苦了!”话未说完,已忍不住放声大哭。母子二人相拥而泣,悲痛之情难以自抑。
这时,狄后也从床上起身,跪在地上连连叩首请罪。六合王和陈林见状,也纷纷跪倒在旁,哀伤地劝慰着。母子二人沉浸在悲伤之中许久,仁宗这才止住哭泣,转身叩谢狄妃的相助之恩,将她搀扶起来;又紧紧拉住陈林的手,泪流满面地说道:“若不是你忠心为国,哪里还有今日的我!”陈林激动得说不出话,只能不断流泪,以谢皇恩。
第十八回 奏沉疴仁宗认国母 宣密诏良相审郭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