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南京,赫赫有名的十二楼前门位于武定桥,后门直通东花园,钞库街的南首便是长板桥。自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元朝功臣的后裔被编入乐籍,由教坊司统一管理。教坊司设有衙役等执事人员,平日里也会坐堂审案、执行刑罚。不过,每当王孙公子到访,这些乐籍中人便不敢与他们平起平坐,只能垂手站立,恭敬相见。
每逢春光明媚的二三月,教坊中的女子们精心梳妆打扮,站在前门的花树柳荫之下,三三两两地结伴游玩。她们还会举办别具特色的“盒子会”,众人各自准备精致美味的时令菜肴,相互比拼厨艺,力求胜过他人。那些容貌出众的女子,对待客人颇为挑剔,不会随意接待。此外,还有一群老于世故的帮闲之人,专门出入这些场所,为她们烧香、擦拭香炉、布置花盆、清洁桌椅,甚至教授琴棋书画等技艺。而妓女们交往的客人多了之后,也希望能与一些名士往来,借此增添几分文雅气息,摆脱世俗之感。
来宾楼中有一位年轻的女子名叫聘娘。她的公公曾是临春班的正旦演员,年轻时也是声名远扬,可惜后来长出胡须,无法再登台演出。为了延续家业,他娶了一房妻子,满心期待能有人继承衣钵,可没想到妻子又胖又黑,自从娶了她,家中门可罗雀。无奈之下,他们收养了一个儿子,并为儿子找了个童养媳。童养媳长到十六岁时,出落得亭亭玉立、容貌出众,从此之后,前来拜访的客人络绎不绝,几乎踏破了门槛。聘娘虽是风尘女子,内心却偏爱与官员交往。她的母舅金修义,是金次福的儿子,时常带一些阔绰的客人到她家走动。
这天,金修义前来对聘娘说:“明天有一位贵客要来你这儿做客,他是国公府徐九公子的表兄,姓陈,排行第四,大家都称他陈四老爷。我昨天在国公府演戏,陈四老爷跟我说,他早就听闻你的大名,特意想来见见你。你要是能与他结交,说不定还能结识徐九公子,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聘娘听了,心中十分欢喜。金修义喝完茶便离开了。
第二天,金修义去回复陈四老爷。陈四老爷是太平府人,暂住在东水关董家河房。金修义来到寓所门口,两名衣着崭新的随从通报进去后,陈四老爷走了出来。只见他头戴方巾,身穿玉色缎面直裰,里面衬着狐狸皮袄,脚蹬粉底皂靴,生得白净面皮,约莫二十八九岁的年纪。他见到金修义便问:“昨天的话你带到了吗?我什么时候过去合适?”金修义回答:“小的昨天已经说了,她那儿正等着老爷大驾光临呢。”陈四老爷说:“那我们现在就走吧。”说完又回屋换了一身崭新的衣裳,出来吩咐两个随从去叫轿夫准备轿子。
就在这时,一个小厮拿着一封信走了进来。陈四老爷认出他是徐九公子家的书童,接过信拆开一看,上面写着:“积雪刚刚初晴,瞻园的红梅也将依次绽放,希望表兄能前来一聚,围炉畅谈,万勿推辞。切切!敬上木南表兄先生。徐咏顿首。”陈木南(陈四老爷)看完信,对金修义说:“我现在得去国公府一趟,你明天再来吧。”金修义只好先行离去。
陈木南随即坐上轿子,两个随从紧跟其后,一路来到大功坊,轿子停在国公府门口。随从进去通报,过了好一会儿,里面传话:“有请。”陈木南下了轿,走进大门,穿过银銮殿,从旁边绕了进去。徐九公子早已站在瞻园门口等候,远远看见他便喊道:“四哥,怎么穿成这样?”陈木南看向徐九公子,只见他头戴乌帽,帽边装饰着貂尾,身穿织金云缎夹衣,腰间系着丝绦,脚下是朱红色的鞋子,一身装扮华贵不凡。两人热情地拉着手,一同走进园中。
园子里到处都是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玲珑假山,高低错落,别有一番景致,假山上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徐九公子带着陈木南沿着栏杆,曲曲折折地来到一座亭子前。这座亭子位于园子的最高处,站在亭中望去,园内几百棵梅花树尽收眼底,枝头的梅花微微露出红色的花萼,含苞待放。徐九公子感慨道:“今年南京的天气格外暖和,还不到十月底,梅花就已经开得这般好看了。”陈木南应和道:“表弟府上与外面不同,这亭子如此宽敞明亮,却一点都感觉不到寒意。唐诗说得好,‘无人知道外边寒,若不是亲身来到这里,怎能体会到古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说话间,酒菜已经摆上桌。所有的菜肴都盛在银制的盆子里,盆子下面还架着特制的架子,底层盛放着烧酒,用火点燃,火焰腾腾,既暖着菜肴,又没有一丝烟火气息。两人一边饮酒一边交谈,徐九公子说:“如今的器皿样式层出不穷,真不知道古人的器具是什么样的,想来应该不如现在精致。”陈木南回应道:“可惜我来晚了一步。那年虞博士在国子监任职时,迟衡山请他到泰伯祠主持祭祀,用的全是古礼古乐,祭祀用的器皿也都是四处访求的古物。我要是当时在南京,肯定也会去参加祭祀,这样就能见识到古人的典章制度了。”徐九公子遗憾地说:“这十几年来我一直在京城,却不知道家乡有这么多贤能之士,至今都没能与他们见上一面,实在是一大憾事。”
第五十三回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