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新的饭菜又端了上来,四人边吃边聊。鲍廷玺好奇地问:“我听说,盐商去面店,八分一碗的面,只喝一口汤,就把面赏给轿夫吃,有这回事吗?”辛先生肯定地说:“当然有!”金先生补充道:“他们哪是吃不下,分明是在家吃饱了锅巴,才去面店装样子的。”
众人说说笑笑间,天色渐晚。屋里传来鼓乐声,季苇萧被迎进了洞房。宾客们重新入席饮酒,散席后各自离去。鲍廷玺当晚又回到钞关的饭店住下。
第二天,鲍廷玺前来贺喜,参观了新房和新娘子。之后,他坐在大厅里,悄悄问季苇萧:“姑爷,你之前的姑奶奶没消息了吗,怎么又办起喜事来了?”季苇萧指了指墙上的对联,得意地说:“你没看见‘才子佳人信有之?我们风流名士,才子配佳人,娶一房两房的,有什么稀奇!”鲍廷玺又问:“办喜事的这些花费,都是哪儿来的?”季苇萧回答:“我一到扬州,荀年伯就送了我一百二十两银子,还让我在瓜洲管关税,估计还得在这儿待几年,所以就又娶了一房。姑老爷,你什么时候回南京?”鲍廷玺叹了口气:“不瞒你说,我在苏州投奔亲戚没找着,现在连回南京的盘缠都没有了。”季苇萧爽快地说:“这好办,我送你几钱银子当盘缠,还想麻烦你带封信回南京。”
两人正说着,辛先生、金先生带着一个道士,还有一位陌生人,一起来闹新房。季苇萧把他们迎进新房,热闹了一阵后,众人出来坐下。辛先生向季苇萧介绍:“这位道长姓来,号霞土,也是我们扬州的诗人。这位是芜湖的郭铁笔先生,刻的印章特别精妙。今天借着喜事,特地来拜访。”季苇萧问了二人的住处,说改日一定登门拜访。辛先生和金先生又问鲍廷玺:“鲍老爹,听说您家在南京,什么时候回去?”季苇萧替他回答:“就在这一两天。”两位先生遗憾地说:“那我们不能同行了。我们在扬州不受重视,将来也打算去南京发展。”几人又聊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
鲍廷玺问季苇萧:“姑爷,你要带信给南京的哪位朋友?”季苇萧说:“也是我们安庆人,也姓季,叫季恬逸,和我同姓不同宗,之前跟我一起出来的。我现在走不开,他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处,你带封信叫他回家吧。”鲍廷玺问:“信写好了吗?”季苇萧说:“还没写,我今晚写好,你明天来拿,后天就可以动身了。”鲍廷玺答应下来,便先回去了。
当晚,季苇萧写好信,又封了五钱银子。第二天一早,有人坐着轿子前来拜访,递进来的帖子上写着“年家眷同学弟宗姬顿首拜”。季苇萧出门迎接,只见来人戴着方巾,穿着宽大的衣服,神态古朴。两人进屋坐下后,季苇萧询问对方姓名,那人说:“我字穆庵,湖广人。之前一直在京城,和谢茂秦先生一起在赵王家里教书。这次回家探亲,路过这里,久仰大名,特来拜访。我有一幅小照,想请您题字,之后还打算带到南京,请各位名家都题咏一番。”季苇萧谦虚道:“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我要是献丑,那真是班门弄斧了。”两人喝了会儿茶,宗姬便告辞离去。
正巧这时鲍廷玺前来,取走了信和盘缠,向季苇萧道谢。季苇萧叮嘱他:“姑老爷回到南京,一定要到状元境,劝我那朋友季恬逸回去。南京可不是个能久待的地方,一不小心就要饿肚子!”说完,把鲍廷玺送了出来。
鲍廷玺拿着几钱银子,乘船回到南京。一进家门,他就把自己的遭遇跟妻子说了一遍,结果又被妻子狠狠骂了一顿。施御史也来催促他付清房款,他拿不出钱,只好把房子退还给施家,之前交的二十两定金也打了水漂。夫妻俩没了住处,只好在妻子娘家胡家在内桥借了一间房子,搬进去暂时居住。
过了几天,鲍廷玺拿着季苇萧的信,到状元境寻找季恬逸。好不容易找到人,季恬逸接过信看了,简单请他喝了壶茶,说:“有劳鲍老爹跑一趟,信里的话我都知道了。”鲍廷玺见他态度冷淡,也不好多说,便告辞离开了。
原来这季恬逸也正为生计发愁,他身无分文,找不到住的地方,每天只能花八个钱买四个吊桶底,分两顿充饥,晚上就睡在刻字店的案板上。这天看了季苇萧的信,知道他一时回不来,季恬逸更慌了,既没有钱回安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每天吃完饼,坐在刻字店里发呆。
这天早上,季恬逸连饼都没得吃,正饿着肚子,只见一个头戴方巾、身穿黑色长衫的人走进店里,向他拱手行礼。季恬逸招呼他在板凳上坐下,那人问道:“先生贵姓?”季恬逸回答:“我姓季。”那人又问:“请问先生,这里有没有擅长选编文章的名士?”季恬逸来了精神,说:“那可多了!卫体善、随岑庵、马纯上、蘧駪夫、匡超人,我都认识,还有之前和我在一起的季苇萧,个个都是大名鼎鼎的才子。你想要找哪一位?”那人说:“都行。我有二三百两银子,想选编一部文章,麻烦先生帮我找一位,我们一起合选。”季恬逸问:“先生您贵姓,是哪里人?告诉我,我好去寻人。”那人回答:“我复姓诸葛,盱眙县人。说起来,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先生快去帮我找一位吧。”
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