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染上了痰火病,时常咳嗽,一咳就是半夜。他心中萌生了告老还乡的念头,却又不好意思开口。恰逢此时,向知府升任福建汀漳道,鲍文卿终于鼓起勇气说道:“恭喜太老爷高升,小的本该追随左右,只是年纪大了,又身患疾病。如今想向太老爷告辞,回南京老家,留下儿子继续侍奉您。”
向知府连忙说:“老友,路途遥远,不好走,你年纪大了,我也不忍心让你跟着奔波。你儿子还是留在身边照顾你吧,我带他去也不方便。我马上要进京面见皇上,先送你回南京,以后自有安排。”第二天,向知府封了一千两银子,让小厮送到书房,对鲍文卿说:“你在我这里一年多,从未替人求过一次情。我帮你给儿子娶媳妇,她却不幸早逝,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这一千两银子你拿回去,置办些产业,再给廷玺娶房媳妇,也能安享晚年。以后我要是再来南京做官,咱们还能相聚。”鲍文卿推辞不过,只得磕头谢恩。
向知府特意安排了一艘大船,设酒为鲍文卿父子饯行,还亲自将他们送到宅门外。鲍文卿父子跪地拜别,洒泪而别,向知府也红着眼眶与他们挥手告别。
回到南京后,鲍文卿父子向家人讲述了向知府的恩情,全家上下无不感激涕零。鲍文卿拖着病体,四处奔波,用这笔银子购置了一所房子,又将两副戏服行头租给两个戏班子,剩下的钱作为家里的日常开销。
然而,病情却日益加重,鲍文卿卧床不起。他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便将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叫到床前,叮嘱道:“你们一定要和和睦睦过日子,不用等我守孝期满,就赶紧给廷玺娶房媳妇,这才是要紧事。”说完,便闭上双眼,与世长辞。全家人悲痛欲绝,操办起丧事,将棺材停放在屋子中央,连续几日接受亲友吊唁。南京城四个戏班总寓的戏子们也纷纷前来吊孝。
鲍廷玺请来阴阳先生,选好墓地和出殡日期,却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题写铭旌而犯愁。就在这时,一名青衣人急匆匆跑来问道:“这里是鲍老爹家吗?”鲍廷玺回答:“正是,你是哪里来的?”那人说:“福建汀漳道向大老爷来了,轿子已经到门口了!”
鲍廷玺赶忙换上孝服,跑到大门外跪迎。向道台下轿后,看到门上贴着的白色丧纸,问道:“你父亲已经过世了?”鲍廷玺哭着回答:“是的,父亲去世了。”向道台又问:“去世多久了?”鲍廷玺说:“明天就是头七的第四天。”向道台叹了口气:“我进京述职回来,特意绕道来看望你父亲,没想到竟已天人永隔。你带我去灵柩前看看吧。”
鲍廷玺哭着推辞,向道台坚持要去。来到灵柩前,向道台悲呼:“老友文卿!”随后痛哭一场,上香、作揖。鲍廷玺的母亲也出来拜谢。回到厅上,向道台问:“你父亲何时出殡?”鲍廷玺回答:“定在初八。”向道台又问:“铭旌是谁题写的?”鲍廷玺说:“还没找到合适的人,大家都觉得不好写。”向道台说:“这有何难!拿纸笔来。”
鲍廷玺赶忙拿来纸笔,向道台提笔写道:“皇明义民鲍文卿(享年五十有九)之柩。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福建汀漳道老友向鼎顿首拜题。”写完后,他将纸递给鲍廷玺,说:“就照这个样式,送到做铭旌的店里去。我明早就开船了,还有些丧礼,今晚派人送来。”说罢,喝了一杯茶,便上轿离开了。鲍廷玺随即赶到船上叩谢,当晚,向道台果然派管家送来一百两银子,管家茶都没喝一口,便匆匆返回船上。
到了初八这天,铭旌做好,吹鼓手、抬棺人、和尚、道士、歌郎齐聚,为鲍文卿送葬。送殡队伍一直走到南门外,同行的戏子们也都前来送行,并在南门外的酒楼上摆下几十桌斋饭。丧事这才圆满结束。
半年多后,一天,金次福前来拜访鲍老太。鲍廷玺将他请到堂屋坐下,进去告知母亲。鲍老太出来后,热情地打招呼:“金师父,好久不见,今天怎么有空过来?”金次福笑着说:“可不是嘛,好久没来看您了,听说您在家享福呢。你家那戏服行头,现在换班子用了?”
鲍老太说:“是啊,原来的班子在城里生意不好,现在换成文元班了,班子里一半还是我家的徒弟,他们在盱眙、天长一带演出。那边乡绅财主多,还能多赚些钱。”金次福恭维道:“那您老人家以后肯定更发财!”喝了一杯茶后,金次福神秘兮兮地说:“我今天来,是想给廷玺说门亲事,要是成了,说不定还能发笔大财。”
鲍老太好奇地问:“是哪家的女儿?”金次福绘声绘色地说:“是内桥胡家的女儿。胡家在布政使司衙门当差,这姑娘之前嫁给安丰当铺的王三胖,可惜不到一年,王三胖就去世了。这姑娘才二十一岁,长得那叫一个标致,画都画不出来。因为她年轻又没孩子,娘家就想让她再嫁。王三胖给她留下不少东西:一张大床、一张凉床,四个箱子、四个橱柜,箱子里衣裳满满当当;还有两三副金手镯,两顶赤金冠子,珍珠宝石更是数不清。另外还有两个丫头,荷花和采莲,也跟着一起嫁过来。要是廷玺娶了她,两人年纪、相貌都般配,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