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绵上 太叔带怙宠入宫中[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翟国国君听说晋文公即位,派使者前来祝贺,并送季隗回晋国。晋文公询问季隗的年龄,季隗回答说:“分别已经八年,如今我三十二岁了。”
晋文公开玩笑说:“幸好还没到二十五年。”
齐孝公也派使者送姜氏到晋国,晋文公感谢他促成自己与姜氏的姻缘。姜氏说:“我并非不贪恋夫妻间的欢乐,当初之所以劝您离开齐国,正是为了今天。”
晋文公将齐姬、翟姬平日里的贤德之事,讲给怀嬴听。怀嬴称赞不已,坚决请求将夫人之位让给齐姬和翟姬。于是,晋文公重新确定后宫的位次,立齐女为夫人,翟女次之,怀嬴又次之。
赵姬听说季隗回国,也劝说丈夫赵衰,去迎接叔隗母子。赵衰推辞说:“承蒙主公赐婚,我不敢再惦记翟国的妻子了!”
赵姬说:“这是世俗之人薄情寡义的话,不是我想听的。我虽然尊贵,但叔隗是您先娶的妻子,而且已经有了孩子,怎么能喜新厌旧呢?”
赵衰嘴上虽然答应着,心里却犹豫不决。赵姬于是进宫向晋文公上奏说:“我丈夫不接叔隗回来,是想把不贤的名声留给我,希望父王作主!”
晋文公于是派人到翟国,迎接叔隗母子回国。赵姬要把正妻之位让给翟女,赵衰又不同意。赵姬说:“她年长,我年幼;她在先,我在后。长幼先后的顺序不能乱。况且我听说赵盾年纪已经不小了,而且很有才能,自然应当立为嫡子。我居于偏房,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您一定不答应,我就只能退居到宫中了!”
赵衰不得已,将赵姬的话上奏给晋文公。晋文公说:“我的女儿能如此谦让,即使是周朝的太妊也比不上!”
于是宣召叔隗母子入朝,立叔隗为正妻,立赵盾为嫡子。叔隗也坚决推辞,晋文公向她说明赵姬的心意,叔隗这才拜谢接受,退了出去。赵盾当时十七岁,生得气宇轩昂,举止合乎礼仪,精通诗书,擅长射箭驾车,赵衰十分喜爱他。后来赵姬生下三个儿子,分别叫赵同、赵括、赵婴,他们的才能都比不上赵盾。这是后话。史官叙述赵姬的贤德,称赞道:“阴性好闭,不嫉则妒,惑夫逞骄,篡嫡敢怒。褒进申绌,服欢臼怖,理显势穷,误人自误。贵而自贱,高而自卑,同括下盾,隗压于姬。谦谦令德,君子所师,文公之女,成季之妻。”
再说晋文公想要施行复国后的奖赏,于是大会群臣,将功劳分为三等:跟随流亡的人作为首功,暗中通款的人其次,迎降的人又次之。在这三等之中,又根据功劳的轻重分别排列,按照等级给予赏赐。第一等跟随流亡的人中,以赵衰、狐偃功劳最大;其他如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等,依次排列。第二等暗中通款的人中,以栾枝、郤溱功劳最大;其他如士会、舟之侨、孙伯纠、祁满等,依次排列。第三等迎降的人中,郤步扬、韩简功劳最大;其他如梁繇靡、家仆徒、郤乞、先蔑、屠击等,依次排列。没有采地的赐予土地,有采地的增加封地。晋文公另外赐给狐偃五双白璧,说:“以前你把白璧投入黄河,我以此作为报答。”
又念及狐突冤死,在晋阳的马鞍山立庙祭祀,后人因此将这座山命名为狐突山。晋文公还在国都城门颁布诏令:“倘若有遗漏的功劳尚未评定,允许本人前来申诉。”
小臣壶叔进言说:“我从蒲城开始就跟随主公,奔走四方,脚底都磨出了裂口。您居家时,我侍奉您的饮食起居;您外出时,我为您准备车马,从未片刻离开您左右。如今主公施行跟随流亡者的奖赏,却没有我的份,难道是我有罪吗?”
晋文公说:“你过来,我给你讲清楚。那些用仁义引导我,让我心胸开阔的人,应受上等赏赐;用谋略辅佐我,使我在诸侯中不失尊严的人,应受次等赏赐;冒着箭石,冲锋陷阵,用身体保护我的人,又应受次等赏赐。所以上等赏赐是奖赏德行,其次是奖赏才能,再次是奖赏功劳。至于像你这样奔走的辛劳,只是普通人力所能及的,又在这之后。三次赏赐之后,就会轮到你了。”
壶叔听后,心悦诚服地退下。晋文公于是拿出大量金银布帛,普遍赏赐给车夫、仆人等下等人,接受赏赐的人无不感到喜悦。只有魏犨、颠颉二人,自恃才勇,见赵衰、狐偃都是文臣,凭借言辞为国家效力,他们得到的赏赐却在自己之上,心中十分不悦,口出怨言。晋文公念及他们的功劳,全然不与他们计较。
还有介子推,原本也是跟随流亡的人。他为人极为狷介,在渡河的时候,听到狐偃有居功自傲的言论,心中十分鄙夷,耻于与狐偃等人同列。自从跟随众人朝贺晋文公一次之后,就托病在家,甘愿守着清贫的生活,亲自编织草鞋,以此侍奉自己的老母亲。晋文公大会群臣,论功行赏时,没有见到介子推,偶尔将他遗忘,竟然没有过问。
邻居解张,见介子推没有得到赏赐,心中愤愤不平;又看到城门上悬挂着诏令:“倘若有遗漏的功劳尚未评定,允许本人前来申诉。”
特意来到介子推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介子推只是笑笑,没有回应。老母亲在厨房中听到后,对介子推说:“你为晋文公效劳十九年,还曾割下自己的大腿肉救他,劳苦功高。如今为何不自己去说呢?说不定还能得到几钟粟米,解决每天的饮食问题,这难道不比编织草鞋强吗?”
介子推回答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主公最为贤明。晋惠公、晋怀公没有德行,上天不再帮助他们,才把国家交给主公。各位大臣不明白天意,争相居功,我都为此感到羞耻!我宁愿终身编织草鞋,也不敢将上天的功劳据为己有!”
老母亲说:“你虽然不追求俸禄,但也应该入朝拜见一下国君,这样也不算埋没了你割股救主的功劳。”
介子推说:“孩儿既然对国君无所求,又何必去拜见呢?”
老母亲说:“你能做廉洁之士,我难道不能做廉洁之士的母亲吗?我们母子应当隐居在深山之中,不要再混迹于市井了。”
介子推十分高兴,说:“孩儿一直喜爱绵上,那里高山深谷,如今我们就去那里吧。”
于是背着老母亲前往绵上,在深谷中搭建草庐,穿着草衣,吃着山间的果实,打算就这样度过余生。邻居们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向。只有解张知晓此事,于是写了一封信,趁夜悬挂在朝门上。
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绵上 太叔带怙宠入宫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