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典白话合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回 子牙谏主隐溪[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渭水潺潺,日夜流淌不息,姜子牙当年在渭水之滨,独自垂钩。那时他尚未进入周文王的飞熊之梦,不知有多少回,在斜阳之下,感叹岁月流逝,白发渐生。

    话说姜子牙看完鹿台的图样,纣王问道:“建造这座台,需要多少时日才能完工?”

    姜子牙回答:“此台高四丈九尺,要建造琼楼玉宇,配上精美的栏杆和雕刻,工程极其浩大。若要建成,没有三十五年是完不成的。”

    纣王听了,对妲己说:“御妻,姜尚启奏说,建造鹿台要三十五年才能完工。我想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人年少时才能尽情行乐,照这样计算,人生短暂,怎能长久等待?建造此台,实在没有益处。”

    妲己说:“姜尚不过是个方外术士,尽说些荒谬之言,哪有三十五年才能完工的道理?他狂妄悖逆,欺瞒君主,罪该施以炮烙之刑。”

    纣王说:“御妻所言极是。”

    于是传令承奉官:“给朕把姜尚抓来,施以炮烙之刑,以正国法。”

    姜子牙说:“臣启奏陛下,建造鹿台,劳民伤财,希望陛下打消这个念头,切不可为之。如今四方战乱纷起,水旱灾害频繁,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陛下若不关心国家根本,为百姓谋福祉,反而整日沉迷于酒色,疏远贤臣,亲近奸佞,荒废国政,杀害忠良,必然导致民怨沸腾,上天也会降下警示。可陛下全然不知反省,如今又听信狐媚之言,肆意大兴土木,陷害万民,臣实在不知陛下的结局会怎样!臣承蒙陛下知遇之恩,不得不赤胆忠心,冒死进谏。若陛下不听臣言,恐怕又会重蹈昔日建造琼宫的覆辙。可怜这社稷和百姓,不久就会沦为他人之物,臣怎能忍心坐视不管而不进言呢?”

    纣王听了,大骂道:“你这匹夫,竟敢侮辱诽谤天子!”

    他命令两边的承奉官:“给朕把他拿下,碎尸万段,以正国法。”

    众人正要上前捉拿,姜子牙抽身向楼下飞奔而去。

    纣王见状,又气又笑,对妲己说:“御妻,你看这老匹夫,一听‘拿字就跑了,全然不懂礼节法度,哪有跑得了的?”

    他传旨:“命奉御官把他抓回来。”

    众官员追赶姜子牙,经过龙德殿、九间楼,姜子牙跑到九龙桥边。只见众官员追得很急,姜子牙说:“承奉官不必追我,无非一死罢了。”

    他按住九龙桥的栏杆,纵身一跃,跳进水中,溅起一个巨大的水花。众官员急忙跑到桥上查看,连个水星儿都没见着,原来姜子牙借水遁逃走了。承奉官回到摘星楼复旨,纣王说:“便宜了这老匹夫。”

    暂且按下纣王这边不表。

    话说姜子牙跳入桥下,有四名执殿官扶着栏杆望着水面叹息。这时,上大夫杨任走进午门,看到桥边执殿官趴在栏杆上望水,便问道:“你们在此看什么?”

    执殿官说:“启禀老爷,下大夫姜尚投水自尽了。”

    杨任问:“因为什么事?”

    执殿官回答:“不清楚。”

    杨任便走进文书房看奏章,暂且不提。

    且说纣王与妲己商议:“鹿台该派哪位官员去监造?”

    妲己上奏说:“若要建造此台,非崇侯虎不可。”

    纣王同意,派承奉官去宣召崇侯虎。承奉官领旨,走出九间殿,前往文书房见杨任。杨任问道:“下大夫姜子牙因何事忤逆君主,竟然投水而死?”

    承奉官回答:“天子命姜尚建造鹿台,姜尚上奏时忤逆了圣旨,天子便命承奉官捉拿他,他逃到这里投水死了。如今下诏让崇侯虎去督造鹿台。”

    杨任问:“什么是鹿台?”

    承奉官回答:“是苏娘娘献上的图样,高四丈九尺,上面要建造琼楼玉宇,殿阁飞檐重重叠叠,栏杆用玛瑙砌成,栋梁用珠玉装点。如今命崇侯虎监造。卑职见天子所行之事,都是桀纣那般的无道之举,不忍心看到社稷沦为废墟,特地来见大人。大人您一向忠心耿耿,希望您能劝谏天子停止这项工程,拯救万民免受搬泥运土之苦,也能避免商贾血本无归。大人这份爱护天下百姓的心,定会在后世传颂。”

    杨任听罢,对承奉官说:“暂且把这诏书停下,等我进见圣上,再做定夺。”

    杨任径直前往摘星楼下等候圣旨,纣王宣杨任上楼见驾。纣王问:“卿有什么奏章?”

    杨任上奏说:“臣听闻治理天下的道理,在于君主圣明,臣子正直,君主能听取臣子的建议,任用贤能的太师、太保,亲近忠良,疏远奸佞。与外国和睦相处,顺应民心,赏罚分明,如此则四海归顺,八方敬仰。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就会拥护,万民安居乐业,这才是圣主的作为。如今陛下听信后妃之言,却不听忠言,要建造鹿台。陛下只知寻欢作乐,歌舞宴饮,只图自己一时之乐,却让百姓忧愁困苦。臣担心陛下还没享受到这乐,就先有了心腹大患。陛下若不赶紧整顿,臣恐怕陛下的祸患,将难以救治。主上有三大外患,一大内患。臣且说这三大外患:其一,东伯侯姜文焕率领百万雄兵,欲报父仇,游魂关战事不断,军队屡屡受挫,苦战三年,钱粮耗尽,粮草日益艰难,此为一患。其二,南伯侯鄂顺因陛下无辜杀害他的父亲,大兴人马,日夜攻打三山关,邓九公也苦战多年,库藏空虚,军民失望,此为二患。其三,太师远征北海,与大敌对峙十余年,至今未能回国,胜负未分,吉凶难料。陛下何苦听信谗言,杀戮正直之士!过分听信狐媚之言,对忠言却置之不理,小人日益亲近君主,君

第十八回 子牙谏主隐溪[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