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镇元子叮嘱两个童子说:“不能违抗大天尊的简帖,我要去弥罗宫听讲,你们两个在家可要小心。不久之后,会有一位故人从这里经过,千万不能怠慢了他。你们去打两个人参果给他吃,也算是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
两个童子问道:“师父的故人是谁啊?您告诉我们,我们好接待。”
大仙说:“他是东土大唐皇帝御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如今正前往西天拜佛求经。”
两个童子笑着说:“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是太乙玄门,怎么会和那和尚有交情呢!”
大仙说:“你们哪里知道。那和尚是金蝉子转世,是西方圣老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和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还亲手给我敬过茶。佛子敬重我,所以我们是故人。”
两个仙童听了,谨遵师父的命令。大仙临走时,又再三叮嘱:“我那果子数量有限,只许给他们两个,可别多给。”
清风说:“开园的时候,大家一起吃了两个,现在树上还有二十八个,不敢多给。”
大仙说:“唐三藏虽是故人,但也要防备他手下的人吵闹,不能让他们知道这果子的事儿。”
两个童子领命后,大仙带着众徒弟飞升,前往天界。
再说唐僧师徒四人在山中游玩,忽然抬头,看见一片松竹林中,有几层高阁。唐僧说:“悟空,你看那里是什么地方?”
行者看了看说:“那个地方,不是道观,就是寺院。我们快些走,到那边就知道到底是什么了。”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门前观看,只见:
松坡静谧冷清,竹径清幽雅致。往来的白鹤仿佛在护送浮云,上下跳跃的猿猴不时献上野果。门前池塘宽阔,树影悠长,石头开裂,苔花斑驳。宫殿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楼台缥缈,仿佛有丹霞飘落。这里真是福地灵区,宛如蓬莱云洞一般。清幽安静,让人杂念顿消,寂静之中,道心自生。青鸟常常传递王母娘娘的书信,紫鸾时常寄送太上老君的经文。看不尽那崇高的道德之风,果然是神仙居住的清幽之所。
三藏下马,又看见山门左边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十个大字:“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长老说:“徒弟们,这里还真是一座道观。”
沙僧说:“师父,看这里景色这么好,观里肯定住着好人。我们进去看看,如果取经圆满东归,这里也算是一处美景。”
行者说:“说得对。”
于是,师徒四人一起走进观里。
又看见二门上有一对春联:
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行者笑着说:“这道士口气可真大,吓唬人呢。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时候,在太上老君门口,都没见过这么夸张的话。”
八戒说:“别管那么多了,进去!进去!说不定这道士真有些本事,也未可知。”
等到走进二层门,只见里面急匆匆地走出两个小童。看他们是如何打扮的:
骨骼清奇,神态爽朗,容颜秀丽,头顶扎着丫髻,短发蓬松。
道服自然地飘动,衣襟仿佛环绕着云雾,羽衣的袖子随风飘舞。
腰间的环绦紧紧束成龙头结,脚上的芒鞋轻巧地缠着蚕口绒。
风采超凡脱俗,一看就不是平凡之辈,他们正是清风和明月两位仙童。
两个童子弯腰鞠躬,恭敬地出来迎接:“老师父,有失远迎,请进请坐。”
长老满心欢喜,便和两个童子走进正殿参观。只见这是一座朝南的五间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门窗。仙童推开格子门,请唐僧进入殿内,只见墙壁正中间挂着用五彩颜料绘制而成的
“天地”
两个大字,摆放着一张朱红雕漆的香几,几上有一副黄金打造的炉瓶,炉边还摆放着便于整理香火的工具。
唐僧走上前,用左手拿起香插入香炉,围着香炉拜了三圈。拜完后,回头问:“仙童,你们五庄观不愧是西方仙界的地方,为什么不供奉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却只供奉‘天地二字来侍奉香火呢?”
童子笑着说:“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我们能接受,下面的可受不起我们的香火。这是我师父的一番心意。”
三藏问:“什么叫心意?”
童子说:“三清是我师父的朋友,四帝是我师父的旧相识;九曜是我师父的晚辈,元辰是我师父的下属。”
行者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八戒问:“哥啊,你笑什么呢?”
行者说:“都说老孙我会耍心眼儿,没想到这道童比我还能吹牛!”
三藏问:“你们师父在哪里?”
童子说:“我师父接到元始天尊的简帖,去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了,不在家。”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