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梨园那些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传统与现代的协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楚逸飞怀揣着这个想法,小心翼翼地告知了林鹤堂。林鹤堂初闻时,眉头紧皱,面露难色,在他心中,戏曲自有其严谨的章法和传统的规制,怎能轻易与这些外来的新奇玩意儿相结合?但望着楚逸飞眼中那炽热的光芒和坚定的信念,又想到戏班如今的处境,他陷入了沉思。

    数日后,林鹤堂召集了戏班众人,将楚逸飞的想法和盘托出,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的演员认为这是对传统戏曲的亵渎,坚决反对;而有的年轻人却觉得不妨一试,或许能闯出一条新路。最终,林鹤堂一锤定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于是,戏班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新戏。他们选定了经典剧目《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在保留戏曲核心唱腔、身段和情节的基础上,对舞台呈现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楚逸飞亲自参与设计,引入了

    3D

    投影技术,将天门阵的宏伟险峻、战场的硝烟弥漫逼真地呈现在舞台背景上;同时,在武打动作中融入了现代街舞的节奏感和力量感,使战斗场面更加紧张刺激、扣人心弦。

    新戏首演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演出当晚,剧场内人头攒动,既有怀着好奇之心前来一探究竟的老戏迷,也有被新奇宣传吸引而来的年轻观众。大幕拉开,那震撼的视觉效果瞬间点燃了全场气氛,观众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楚逸飞饰演的穆桂英英姿飒爽,一招一式刚劲有力,在现代元素的衬托下,更显巾帼英雄的豪迈气概。而演员们的精彩唱腔,也丝毫未因创新而失色,依旧字正腔圆、韵味醇厚,将戏曲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过程中,掌声雷动,叫好声不绝于耳。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欢呼声响彻整个剧场。许多年轻观众纷纷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戏曲的魅力,原来传统艺术也可以如此时尚、如此震撼。而老戏迷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场创新的演出,既保留了戏曲的精髓,又赋予了它新的活力,让人耳目一新。

    首演的成功,让“锦华班”名声大噪,演出邀约不断。然而,楚逸飞和林鹤堂并未因此而满足,他们深知,创新之路永无止境。此后,他们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新戏,每一部都精心打磨,力求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在这个过程中,“锦华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有一位擅长现代音乐编曲的年轻人加入后,为戏曲创作了许多融合古典与流行元素的配乐,让戏曲的旋律更加动听、更能打动人心;还有一位精通新媒体运营的女孩,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将戏班的精彩演出片段传播出去,吸引了大量线上粉丝,进一步扩大了梨园戏曲的影响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锦华班”不仅在国内各地巡回演出,还走出国门,登上了国际舞台。他们带去的戏曲盛宴,以其独特的东方韵味和创新的艺术形式,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梨园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

    而在国内,梨园戏曲也迎来了新的繁荣景象。各地戏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纷纷借鉴“锦华班”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戏曲学校的招生也变得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着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崇敬,投身到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来。

    在岁月的长河中,梨园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那古老的戏曲艺术,正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光芒。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在传统与创新的交织中,向着未来,一路欢歌,一路前行,永不停息地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善恶美丑,诉说着华夏大地的悠悠往事和璀璨前景。

    历经岁月的梨园,宛如一棵古老苍劲的大树,扎根在华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虽饱经风雨,却依然顽强地生长着,不断萌发出新的枝芽。

    且说那北方有个名声斐然的“瑞祥班”,曾是戏曲界的一块金字招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的审美趣味日益多元,传统戏曲的生存空间逐渐受到挤压,“瑞祥班”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班主周正宏,一位资深的戏曲艺术家,心中满是焦虑与无奈,但他心底始终怀揣着对梨园艺术的赤诚热爱和坚守传承的信念。

    班中一位叫苏瑶的年轻女旦角,生得眉清目秀,嗓音清脆悦耳,犹如夜莺啼鸣,且对戏曲有着独特的感悟和创新精神。一日,她在观摩一场现代话剧时,被其新颖的叙事结构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所触动,不禁思索:为何不能将这些现代的艺术手法融入到梨园戏曲中呢?让古老的戏曲在新时代的语境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去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目光。

    苏瑶怀着激动的心情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周正宏。周正宏听后,心中颇为震动,一方面他深知传统戏曲的规矩和韵味不可轻易改变,另一方面却也被苏瑶的热情和想法所打动,意识到若不有所创新,梨园艺术恐难有长远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周正宏决定支持苏瑶的尝试,并召集班中骨干成员,共同商讨创新之路。

第14章 传统与现代的协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