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白山黑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章 东北人民革命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935年1月28日,遵照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以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为基础,吸收地方青年义勇军正式成立了东北人民军第三军,由赵尚志任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冯中云任政治部主任,后为张敬山,辖第一、二、三、团。第三军各部队在珠河一带开展了游击战争。1935年秋,三军增编,建立第四、五、六团和一个游击团。1935年底到1936年7月间,第三军以原有发展起来的6个团为基础,逐步扩编为6个师。

    1935年2月,根据中共吉东特委的指示,绥宁反日同盟军被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由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为副军长,胡仁为政治部主任,张建东为参谋长,辖第一、二师。第一师下辖一、二、三团,第二师下辖四、五、六团,全军900余人。

    1936年1月30日,黑龙江省汤原反日游击总队被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由夏云杰任军长,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冯治纲为参谋长。全军共有1,000余名指战员,辖第一、二、三、四四个团。第六军建立后,在佳木斯一带开展了游击战争。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成立,相对集中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对开展游击战争,沉重打击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成立加强了党对抗日部队的领导,同时,为争取救国军、山林队共同作战,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方便。

    东北人民革命军开展游击战争的特点: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建立,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士气,有力地促进了抗日武装斗争。东北人民革命军主要有以下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东北人民革命军的队伍成份比过去复杂。过去,东北各地抗日游击队是贫苦农民组成的一支队伍,其中大多数人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赤卫队骨干,他们都是阶级觉悟较高的人。根据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的精神,东北各地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时候,随着一部份救国军和山林队的加入,在这支队伍中进来了一部份剥削阶级出身的指战员。这对党在人民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第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以各县游击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队伍,比起游击队更加正规化。在东北人民革命军各部队里,无论是党政还是其他方面,各种机构比较完整,各种管理制度也比较规范。由于人员比游击队时期多,能够主动进行了攻打敌人据点的战斗,所以,被消灭的敌人比过去更多。第三,在东北人民革命军队伍里朝鲜族指战员占多数。“1934年11月7日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有1000多人,其中朝鲜族指战员占60%以上。1935年5月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共有1200余人,其中朝鲜族指战员就占70%以上。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六军和第七军中,朝鲜族指战员都占多数”。在敌人的力量十分强大的情况下,东北人民革命军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武装斗争。

    东北人民革命军和反“围剿”战斗大体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摆脱过去游击队时期以少数武装队伍阻击大批敌人,保卫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作战方法,主动出击打击敌人,补充了部队所需的给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南满地区粉碎敌人“围剿”的斗争中,避开敌人主力,开展游击战,袭击伪警察署、敌军运输车辆、伪军驻地,消灭了大量的敌人,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和粮食。东北人民革命军其他部队也在东满、北满地区主动袭击敌人据点,狠狠打击了敌人。第二,经常联合救国军、义勇军等部队,共同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1935年5月2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第一团联合当地的许多抗日义勇军部队,袭击敌人的车站和军用列车,夺取了大量的军用物资,东北人民革命军各部队和救国军、义勇军联合起来攻打敌人的据点,消灭大量的日伪军。第三,东北人民革命军是在党内斗争扩大化的情况下坚持了武装斗争。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指导下,东北地区,特别是东满地区党政军朝鲜族领导干部在遭受党内残酷斗争的情况下,坚持了粉碎日伪“讨伐”的武装斗争。在反“民生团”的斗争步步升级的时候,有些人断定抗日游击根据地内6070%以上朝鲜族干部都是“民生团”分子。在“协助会”山区工作队的挑拨下,东满党、团组织和游击队的500多名朝鲜族干部被打成“民生团”分子遭到杀害。从1935年春天开始,反“民生团”斗争成为东满党的组织和游击队的中心任务,使东满抗日力量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东满地区党政军朝鲜族主要领导干部白天在同志们的监督下参加消灭来犯敌伪军的战斗,晚上连夜受到审查,并被隔离,身心遭到了重大打击。

    东北各地抗日游击根据地遭到日伪的破坏后,东北人民革命军各部队在基本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坚持了抗日武装斗争,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的分割包围计划。在这个时期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游击战争具有十分明显的几个特点:第一,东北人民革命军是在没有根据地,没有群众支援的情况下,坚持了武装斗争。东满、南满和北满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被敌人破坏后,那里的房屋几乎被敌人烧光,抗日群众被日伪集中到“集团部落”中,敌人用残酷的保甲制和其他手段,妄图掐断抗日部队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在袭击敌人据点的过程中解决了给养问题。第二,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战斗和生活环境十分恶劣,数十倍的敌人几乎每天都“讨伐”东北人民革命军各部队的住处。尤其是丧失抗日游击根据地后指战员只好以密林为家,一到冬天,他们在零下40多度的露天过夜,付出了很大的牺牲。第三,东北人民革命军在不断转战各地的过程中,争取救国军、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联合作战,重拳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各人民革命军部队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不断进行对抗日义勇军和救国军的工作,使其在抗日与投降的十字路口上转向抗日,并联合他们袭击敌人的据点,补充了给养。总之,随着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队伍不断的壮大,坚决贯彻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方针,团结各抗日武装,逐渐转变成为东北抗日战场的中坚力量,促使东满、南满、北满和吉东四大抗日游击区联成一片,使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走上一个新阶段。

第41章 东北人民革命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