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0章 史思明的围城打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圣二年年底,轰动京师的刺史打人案的调查,开始火急火燎地在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上演。

    这引起了民间强烈的震动。

    一时间,民意调查的新政,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人分析这个案子本质上是政治案,而不是刑事案。

    据说先是在朝堂上议政解决的主要矛盾,随后才是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介入调查的刑事案件。

    而且更复杂的是,三司会审的同时,礼部和吏部也时不时会派人过来。

    例如孙束被大理寺和刑部官员交叉审问的时候,礼部的人却进来,跟他核对了齐州以及齐州下面诸多县令民意调查的内容。

    这牵涉到官员的考核、升迁、奖励。

    孙束一边要交代他是如何殴打鲜于仲通、在地方盘剥百姓的,一边还要仔细回答民意调查的许多细节问题。

    这让他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当天《长安日报》是这样点评的:民意调查是治世利器。

    甚至在《京兆府晚报》上,有人更加犀利地点评道:民意调查是另一种权力,它对地方刺史的权力形成了一种威慑,让刺史们不敢为非作歹。但如果报纸在各地兴办,会为民意调查的更深入、更彻底、更公平保驾护航。

    长安的老百姓都知道《长安日报》更偏向于日常八卦,而《京兆府晚报》更偏向于时事政论。

    《京兆府晚报》的政论更加专业,它总是能精准地预测朝廷下一步政策,甚至有人认为《京兆府晚报》是朝廷对民间的政策出口。

    是为了试探民间各个阶层的反应。

    《京兆府晚报》对这一次案情的点评,快速在长安引起新一轮的舆论风暴。

    地方监察权的声音在民间也水涨船高,例如平康坊的时政名人韦应物是这样说的:民意调查这件事还是初期,某一部分人在往后肯定会找到舞弊的手段,报纸介入到地方,刻不容缓。

    韦应物的这篇时政发布后,立刻典型了很多人。

    原来报纸还有监察的作用?

    当然,最后韦应物在他的时政中为这一次民意调查案取了一个称呼:刺史案。

    天圣二年的刺史案牵涉到的刺史多达五十几人,必将震惊全国。

    这个案子也为接下来整个大唐的吏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全方面施行民意调查考核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且短时间内将无人再去发对。

    无论如何,这一次的民意调查案,是大唐吏治改革重要的一步。

    十二月十七日清晨,天微微亮,尚在莫州的李光弼被人唤醒。

    他刚醒来,就听到了轰鸣的马蹄声。

    “将军,敌军主力来了!”袁履谦凝重地说道。

    史思明的兵马来的非常快,在深青色的雪原中,如同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朝这边流淌而来。

    马蹄声、脚步声混杂着呼啸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也淹没了风雪的声音。

    李光弼站到将台上,忍不住皱起眉头来:“史思明放着郭帅的主力不打,来打我们?他不担心被包围?”

   

第590章 史思明的围城打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