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8章 民意之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百姓如何说得算?”李倓问道,“百姓能说得算?”

    “百姓通常情况不能说得算,但如果百姓能说得算,那这件事不说完全解决,至少可以解决一半。”

    “如何让百姓说得算?”

    “每年秋季做一次民意调查。”

    “调查百姓就敢说真话吗?”李倓追问道。

    这些方式方法,实际上后世一些国家都尝试过。

    治理一方,是一件难事,让诸多州县都得到治理,是一件更难的事。

    在帝制之下,让更多州县得到治理,且减少贪官,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并不是某一个官员提出听起来不错的解决办法后,依靠朝堂诸多官员自觉,就可以天下太平了的。

    作为皇帝,一定要认识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能开口说话的都是人,不是神。

    人的贪欲,在自身弱小的时候会被压制住,这个时候这个人通常会误以为自己是个善良的好人。

    人的贪欲,在得到金钱后会进一步释放,当在得到权力后,会快速成倍的释放。

    也就是说,大唐朝野上上下下,布满了敖敖待贪的官员。

    既然布满了,那让百姓来评价官员,他们敢吗?

    说到底,就算现在把司法和行政剥离开,司法官员有考核任务,睁只眼闭只眼,自己的业绩好,还不得罪同僚,一路上升,爽到飞起来。

    就算出几个刚正不阿的,面对上上下下密集的网,能如何呢?

    鲜于仲通又说道:“调查中,至少有一半的百姓不敢说真话,但一定还有一部分百姓敢说真话。这是第一种情况。”

    “还有第二种情况?”

    “调查中,如果一个县上报上来,这个县令完全没有问题,全部是赞美之辞,那就该派御史前去调查了。”

    李倓更加意外,他又问道:“第一种情况,为什么还有一部分人敢说真话?”

    “因为每一个地方,一定有遭受不公的人,这些人常年忍受不公,他们只缺一个检举的机会。”

    “若他们的检举不被上报上来呢?”

    “那就回到了第二种情况。”

    李倓微微一怔,随即大笑起来:“好!说得好!”

    鲜于仲通倒是有些意外,没想到圣人的褒奖这么容易就拿到了。

    “不过要让各州都调查民意,不是那么简单的。”鲜于仲通赶紧趁机继续说道,“得一步步来。”

    李倓算是赞同了鲜于仲通的说法。

    鲜于仲通这套说法的本质是民众对官员的掣肘,官员的一部分任免权,在民众手里,算是民本位思想的雏形。

    之所以说是雏形,是因为官员被罢免或者任命的直接权力不在民众手里。

    民意的调查,终究只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而已。

    不过没关系,李倓觉得能走这一步,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

    而在大唐,能否走一步?

    在大唐还真的能走这一步。

    与大唐的普遍性赤贫不同,大唐富农阶级不少,这是均田制和租庸调推行的结果。

    即便这个制度已经崩坏,但得到田的那些平民,还在人间。

    而并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李隆基时代的缴税户数就能看出来,大概有一半多的人是课户。

    课户快速减少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下是安史之乱之后。

    其实李倓所在的这个时间点,课户已经下降到一半以下。

  

第498章 民意之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