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0章 两税法利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里面打通地方吏员,做假就太容易了。

    而大唐之所以能施行均田制的行政基础就是每三年排查一次全国性的户籍。

    这是非常繁琐的。

    这种事,开始简单,但要坚持下去就很难。

    官僚体系稍微出点问题,就会影响户口清查。

    这也是均田制和府兵制玩不下去的很重要的行政原因。

    既然后面不排查了,那更多人就把原本官府的地拿到了手里。

    地就从官府手里,流到了百姓手里,但百姓没有权,拿得住地吗?

    显然拿不住!

    于是地在快速流转到非课户手中,非课户就是指不交税的人,贵族、官员、僧侣、部曲、奴婢等等。

    这里的流入非课户,就是指流入到贵族、官员、僧侣手中。

    更多纳税的课户沦为部曲、奴婢,温和的则是佃户。

    到了天宝年间,非客户的人数大概在三分之一往二分之一的人数转换。

    也就是说,大唐有接近一半的人不纳税。

    正史上,天宝十二年,大唐颁布的《禁官夺百姓口分永业田诏》有这样一段话:违法卖买,或改籍书,或云典贴,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既夺居人之业,实生浮惰之端!

    安史之乱后,代宗敕云:近日以来,百姓逃散,至于户口,十不半存!

    也就是说,到了唐代宗时期,纳税的人连一半都不到了。

    为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均田制和租庸调的崩溃,催化作用就是这场叛乱。

    此时李倓面临的也同样是这个问题,时代大变迁引起的问题,不会因为叛乱被遏制就不存在了。

    剑南道的税目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何况今年颁布新的税政条例,几乎被无视了。

    从深层次来说,这是旧的经济基础的崩坏引发的税制崩坏。

    从表层来说,这是新皇代表的新政下的势力与旧势力的冲突。

    生产资料需要重新分配,新的经济基础需要重新建立,旧时代的税制需要革新。

    过去的腐朽,需要被埋葬,被枷锁缠身的大唐,才能再一次焕发生机,将帝国的边界推到更遥远的极西之地。

    李倓注视着眼前的杨炎。

    杨炎这是提前蹦跶出来了!

    不去河西做你的幕僚了?

    杨炎察觉到了圣人的异样,他不解地问道:“圣人认识草民吗?”

    “哦,不认识!”

    气氛有些尴尬,杨炎却直言不讳道:“草民今日面圣,有一策奉上,可解国库之急。”

    “何策略?”

    “税策!”

    “税策?”

    “大唐自开国以来,施行均田制,租庸调,按户籍收纳恒定税额,然则此一时彼一时,户籍随着时间而变,其中更多是人为所致。”

    杨炎语气沉稳,思路清晰。

    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了。
第490章 两税法利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