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人物与大企业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7,这事很蹊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荀子.王霸篇》有这么一句话“天时,地利,人和,则百事不废。这是中国古人,对事物成败,所应俱有的条件,总结而成的朴素唯物主义。而此时拿来对应三江县钢丝绳厂,也的确符合以上条件。再换个角度看事物,套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标准\"任何企业它从开始到结束,总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即,萌芽,成长,巅峰,衰弱和崩塌这几个方面\"。而从现在来看,三江县钢丝绳厂无疑正处于欣欣向荣的成长阶段。

    研制胶带钢丝绳,不仅突破了技术上的瓶颈,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更可贵地是吸引了一批理论技术人才,为以后研制新品,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而因为研制成功胶带绳,而成功攀登到更高级别的平台,此时无论是刘玉明也好,还是他领导的三江厂,眼光更远了,思路也更广了。在随后地短时间内,不仅又开发出航空用钢丝绳,拉筋钢丝绳俗称刹车线,电缆用绞线,以及其他品种商品钢丝。财富和名誉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太,企业的膨胀在所难免的。

    新厂房的建设,是在胶带绳研制成功后大半年进行的。厂房就在马路对面,先期预计占地一百亩,后考虑到前景规化,又追加了二百亩土地。那时的土地不值钱。而预计建筑的胶带和拉丝车间,身下的土地,是附近新街大队的祖坟所在地。乡下人对厂子占用他们先人的归宿,反正只要先人有地方住,离得不远就行,倒没什么抵触情绪。但提了几个要求,第一,就是厂里的杂工,如收废线之类的,由三江市钢丝绳厂与新街大队签合约,由企业支付大队用工薪金,再有大队按出工人员的工分,结算给个人。这第二就是优先招纳新街大队社员用工。

    对于这几条,刘玉明以及厂里管理层,几乎没什么犹豫,全部答应了。用谁不是用?招谁不是招?再说了强龙不压地头蛇。这邻居间的关系搞不好,就会像皮癣一样,是不是地让你谁受一下。当时谁也没想到,随着钢丝绳厂的不断扩大,这里边就不再是油水足的问题,简直就是一口油井,取之不断,挖之不绝。这又为后来的利益争斗,埋下了深深地伏笔。不光有村里大队之争,也有企业自身管理层,某些有私欲的领导之争。

    新胶带车间的第一根地桩打了下去,但随后的事,又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在上主梁之前,这一路的基建全是磕磕碰碰过来的,不是今天这个碰破了手,就是明天谁压了脚,事倒不大,但麻烦不断。有些事,你可以说他自身不注意,但有的事就莫明其妙了。干活的都是老师傅,这点安全意识总还有的,难免有磕碰,但不会一直都如此的。

    好不容易上大梁了,这大梁放上去就跑偏,放上去就跑偏,测量人员上上下下几趟,总是看看好的,一上去就不行,症结没找出来,工程人员还不信邪硬要上,却出了大事。再一次上大梁时,钢绳断裂,巨大地橫梁在下坠过程中,连扫五人,二人当场死亡,二人重伤,一人轻伤。这事如搁现在,就是个特大安全事故,不光会赔钱,还会被停顿整顿等等,相当麻烦。但在当时,在那个法规不是很完善的年代,这事也没怎么折腾,也就过去。

    刘玉明听闻此事,一时倒也没了主张。而此时死者家属,又在工地哭啊闹的,这让他很是心烦。他倒不是怕赔钱,虽然这事没人希望发生,但出了事,也只能经济上补偿点而已。但听了手下人的汇报,他心里也发毛,这么蹊跷的事,也让他赶上,他心里能不打鼓吗?就在此时,有人给他介经一个自称通阴阳的女人。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鬼婆婆张春凤,那年她才三十几岁,可以说是风韵犹存。

    张春凤去现场转了一圈,回来对刘玉明说\"此事是他们有错在先\"。所谓的他们当然是指刘玉明一伙了。一听这话,刘玉明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来了,这事他想不起他错在哪里?于是他疑惑地问张春凤他错在哪里?张春凤告诉他,奠基那天,他们没好好祭拜一下,而且他刘玉明做为当家人,没亲自去,表一下诚心,所以这地方的地头菩萨,也就是这新街大队在暗处的先人,动了怒,给了点颜色刘玉明看看。

    不管这个说法黄不荒唐,但至少刘玉的是虔诚地信了。他仰想脑袋思索了半天,猛来想起,奠基那天,他因为县里有事,他要赶去开会,所以本该有他主持的祭祀仪式,由他的表亲杨同福负责,同时杨同福还是这个基建项`的负责人。本以为一切平安无事,那想出了这档子事,一下刘玉明就自责起来。他赶紧问张春凤有无补救可能。

    张春凤的确有大师的风范,虽然不知她做为一个局外人,是如何知晓这一切细节的,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她说得毫无差错。一见刘玉明发急,她

177,这事很蹊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