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人物与大企业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2 企业的图腾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了产能,也让煤矿工人劳动强度下降了许多。从井下将挖好的煤块运上来,早已不再是人推背扛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快速运转的厚厚地皮带。

    这种厚厚地皮带有个学名叫做\"煤矿用输送用胶带钢丝绳”,简称\"胶带绳\"。这种绳一般有三层五层之分。上下及中间夹层为橡胶,中间两层为做为骨架材料,起支撑作用的钢丝绳。因为煤块石地坠落到股带上,一般是不规则,无规律的。它对胶带的损害是相当严重的。假如没有钢丝绳,起骨架材料作用。纯橡胶地胶带绳,连一吨煤矿石都承受不了。而正是由于有了高强度,高性能地胶带钢丝绳的加入,才起到了很好地防撕裂,耐高温等要求。

    但这个胶带钢丝绳,却并不好做。它的技术要求,就是现在也不算低。国外对它的要求是,第一,表面锌层厚度必须达到≥六十克以上,光这一条,当时就难住了不少企业。表面光洁,无锈蚀,无斑点,不脱锌。第二整根钢丝绳,无应力,平整,柔软。所有钢制品,在加工过程中,总会残留一定的应力,而这在特种行业中,又极期危险。譬如在起吊行业中,如残余应力不消除,那么在高空起吊中,钢丝绳会打旋,拧成一股麻花。而在胶带中,如应力不消除,则高低不平,在与橡胶地粘合压制过程中,就会形成鼓泡,而这绝对是不允许的。

    表面不干净,留有锈蚀,汗渍,则会影响橡胶与钢丝绳约亲合力,在运作过程中,很容易将上层橡胶甩掉。但以上这些还不算难,难就难在它内在的技术指标,一是强度,二是疲劳要求。一般普通强度,大一点的厂家均能满足,但这胶带钢丝绳的强度,是超高强度,疲劳要求也是如此。这些要求,不要说做过,就是见过,全国也没几家。偏偏这胶带钢丝绳,当时全国用量在七八千吨每年。而偌大个中国,连一条绳也做不出来,全部依靠进口,动用着当时来说弥足珍贵的外汇储备。

    当时的国情还是**前夜。国家早有研制产品,替代进口的决心,为此还特地从国家财政拨款中,划出一块,用做科研。当时任二机部部长的部长,正是后来的有着\"铁血**\"称号的某**。他将这三百万科研经费,划拔给了当时来说,颇具实力的天津钢丝绳厂和无锡通用钢丝绳厂,他对这俩家单位,寄宇了极大的期待。

    但几个月过去,这二个单位均表示,难度太大,无法完成部长的信任,这让部长差点吐血,但当时我们的国力就是如此,不要说一根钢丝绳,在很多方面,我们落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不是一步二步的问题,而是整整的几代人。但无论祖国如何落后,如何苍白,这个国家这块土地上,总有那么一群人,挺起胸膛,朝着前方,抬起沉重但坚定地脚,迈着缓慢但坚定的脚步,一步步追赶着这一轮超越的梦。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就在部长相当失望,相当郁闷之际,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辗转反侧饶了不少路才找到部长,他对部长请愿,由他们厂来研制这条有着\"绳中贵族\"的胶带钢丝绳。他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要国家一点优惠,只想做好这条绳,说这话的人,他就是刘玉明。但这个决心不是他一个人下的,而是在花了大量精力说服众人后,自己一人承担所有后果后,一锤定音决定下来的。老实说在决定这件事上,不是没有阻力,而是阻力很大。因为做为一个集体小企业,如真要开发研制这条绳,不光有技术上那座山一样高的难度,还有着资金上巨额的投入,而这笔钱,是不能像无锡,天津一样,有国家投入,这完全需要自己独自筹集而成。

    当时厂子刚刚稳定下来,钱有一点,但要这样不知深浅,不知产出地投入,成功了好说,万一失败了,那么就有被打回原形,甚至输得更惨的后果,从这点说,反对者也有道理,所以;也就没几个同意冒这个风险,可以说是反对声,绝对远远超过赞同声。会议争论了一次又一次,谁也说服不了谁。反对者认为就这样\"小鸡啄米粒粒下肚\"挺好,还不冒险。但以刘玉明为首的赞同派认为\"凡事是有利也有弊,技术上现在不敢说超越同行,但的确现在的技术积累,也到了一定程度,该是让它转化为生产力的时候,再有无限风光在险峰,假如一旦突破了这技术瓶颈,研制成功,先不说为国争不争光这事,单就那诱人的市场蛋糕,就值得企业为此而冒险,另外厂子上了层次后,就是再研制其他产品,那就迎刃而解,绰绰有余了\"。但争论还在继续,的确这决心不太好下。

172 企业的图腾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