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为火箭队改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章:齐天的膝盖[1/2页]

    小球时代,每支球队都在追求极致的攻守转换速度、尽可能开阔的球场空间,发挥后卫、锋卫线球员的突破能力、投射能力。所以内线的功能越来越被弱化。

    现在如果问各支球队总经理如何配置球队,百分百的总经理会选择以库里、哈登、东契奇、杜兰特、詹姆斯这样的锋卫线球员作为首选。

    业内专家曾有人说过,未来的篮球比赛场上,可能就是五个两米左右的球员组成的阵容,而如今火箭队的阵容,基本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所呈现的。

    而在球队进攻战术的设计上,挡拆、牛角、一内四外、五外是最常见的战术基础,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专业术语。

    像勇士的电梯门、火箭的旋转门战术,已经算是相对复杂的战术,对于球员的掩护质量、投射能力要求太高,即使学的会,用着也不一定灵。

    其实,各支球队的战术体系都是以挡拆、牛角、一内四外、五外为基础,最大的差异就是人员配置,和球员能力有所差距而已。

    以火箭为例,塔图姆、布朗、布罗格登在首发阵容中,球队就可以完全执行牛角、五外的进攻战术,因为球队核心拥有吸引防守的能力。

    而在球队轮换阵容中,阿德的出现,增加了球队进行一内四外的变化。这也是火箭目前阵容的优势,或者叫适配性很强。

    再加上球队内投射能力比较强的球员又比较多,布罗格登和贝恩、塔克的三分球命中率都超过了40%,塔图姆、布朗、周琦的三分球命中率也都超过了37%,这也给球队的进攻增加了更多的可能。

    至于挡拆战术,每支球队都会用,也是最常见的战术选择,但不同的球员,掩护质量不同、顺下或者外弹的选择也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不相同。

    火箭的下半场比赛也主要在防守方面做了更有针对性的安排,除了继续放空阿隆戈登之外,对穆雷和约基奇执行了更为坚决的区域包夹战术,而贝恩则全程紧盯小波特。

    火箭在第三节的进攻效率明显下降(不可能永远超准),好在掘金的几大得分手在火箭有针对性的防守下,也没有太好的发挥,靠着几个角色球员零敲碎打的进攻,也不可能扭转场上的颓势。

    “专注、专注”

    可能是球队领先的太多了,火箭在场上的球员貌似有点懈怠了,让掘金投进了两粒三分,引来基德在场下的一阵阵咆哮。

    最快做出反应的还是贝恩,利用塔克的掩护,他再次扛起了球队,利用身体优势冲进禁区,在和约基奇完成身体对抗后,打成了一个2+1。

    第三节结束,火箭单节输了2分,109-70,还是保持着绝对的领先优势。

    翻看这个时候的技术统计,火箭所有出场球员都有得分进账,贝恩一枝独秀狂砍37分,俨然一副当家球星的状态。

    第四节一开始,马龙和基德默契的派出了一个纯替补阵容。掘金这边是杰夫格林、米尔萨普、蒙特莫里斯领衔,而火箭则是罗斯、贝恩、麦克丹尼尔斯配上周琦和恩尼斯的阵容。

    对于双方的主教练来说,这都是试探。掘金想用这个阵容示弱,看看有没有追分的可能,没有可能就直接放弃比赛了。基德也是如此,如果替补阵容没有输掉太多分数,那主力也就不用回归了。

    最终,双方的替补阵容打完了第四节,算得上整整12分钟都是垃圾时间。火箭140-102,获得一场38分的大胜。

第164章:齐天的膝盖[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