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章 无奈被些名利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搞定了国内最后一个反对的声音,李成桂彻底一骑绝尘了,势要带着全国人多多赚钱,继续增持保有大量大明币钞,增加与大明的通商口岸及渠道,用经贸手段把朝鲜彻底绑在大明这条大船上,让大明投鼠忌器,尾大不掉,乖乖和朝鲜做生意。

    见机的很快的李成桂这次依旧选择了带头做模范。

    在农民们大量抛荒卖地的时候,他反其道而行之,囤了好些地,招了好多人,将商队一扩再扩。

    这还不止呢!

    作为一开始就想建城促发展的朝鲜少数几个懂得经济之道的人,他在想要提高税收的时候就想明白了,房产将是未来的主流。

    因为做活路的人如今大多不住在老家,那么离做活路的地方比较近的新居就是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尤其是那些挣到大钱的,谁还不想住好点呢?哪怕为此多花点钱也是乐意的。

    除房产外,孩子读书、家里人看病、购物等等都是硬性需求,只要抓住了,还用愁挣钱?

    一切落实后,在这样的大型聚集地上,便是去摊煎饼卖,只要勤快点,一年下来怕也不少挣。

    所以早在一开始李成桂就让人成立了专门的建房子的商行,一边囤地一边去大明学习规模化建房,然后在永乐五年下半年开始各种大肆宣传,疯狂卖房。

    他手底下甚至有专门的打算开遍全国的医馆、学校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他要卖地挣钱,他要卖房挣钱,他要开各种店铺挣钱,他还要在各个钱财循环的环节收税,以此来将全国经济搞上去,把国库及自己的私人库房装满币钞。

    这一套连招啊,从朱二牛愿意投资时就开始了,加税则是李成桂心中计划的一次加速,当农民离开原住地,他随时都可以釜底抽薪,将军抽车。

    随着整个计划的陆续实施,眼看着私人库房一扩再扩,钱多的不得不继续投资,压制通货紧缩,李成桂越来越看明白这其中的关节了,比起过去那套天地君亲师、父父子子的儒家等级治理手段,如今这套一挣钱的机会自然是更多了,人才缺口不仅没有补齐,反而撕的更大了。

    以至于即使是平壤城东

第68章 无奈被些名利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