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9章 哪有岁月可回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安抚不了我。”

    “可是她在家也不好过啊,上照顾老的,下照顾小的,还得挣钱贴补家用,我又何尝问过她辛不辛苦,又何尝想过安抚一下她?那时的她,又何尝不年轻、不缺乏生活经验?”

    “出了问题,我不想着解决问题,反而想的是逃避和迁怒,我……可真不是个男人!”

    “婚后的我,尚没有一个为人父和为人夫的觉悟,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如今想来,婚前的她又何尝不是如同今日这般英姿飒爽,出口成章,堪称女中豪杰?那时我爱的不就是这样独特的她吗?”

    “是什么让她在婚后失去了魅力?是她没有魅力了吗?不,是我瞎了眼,丢失了发现她魅力的眼光!”

    “呵,我啊我,白活六七十年了,竟直到今日才算是真的懂了点事。”

    黄育才的内心戏,别人不知道,太上皇更不会知道。

    瞄了黄育才一眼,他挥了挥手,让太监将黄王氏掏出来的书拿了过来。

    小心翼翼的接过被风一吹就要散架似得的古书,朱元璋轻轻翻动着。

    随即发现这书上大部分写的也只是一些许多年前的寻常小事,有发生在大河村的,有发生在溧水县的,也有发生在集庆路的。

    集庆路是前元时的叫法,如今则叫做应天府。

    他不由得怀疑黄王氏是在消遣自己。

    可这明显不可能。

    终于,当朱元璋耐着性子忽然翻到某一页时,他惊呆了。

    只见这上面写着——宋咸淳六年、元至元七年三月初七日,世兄朱初七降生。

    ——世兄原祖居句容,曾言其亦随大哥朱初一一家迁移于盱眙,后因家境贫寒,遂与大哥及侄子五四分家,迁移至大河村,以租种李家五亩薄田为生。

    ——泰定四年九月初六,世兄朱初七忽染恶疾而终,寿五十七,次年其妻悲痛而亡,遗留二幼子,吾为其取名象、狮。

    ——吾黄家后世儿孙当铭记世兄朱初七之恩情,清明重阳、生日祭日皆要祭祀,更需照拂其子孙后代,切莫使其子孙断绝。

    ——若天下太平,当择一良机告知身世于二世侄,使其寻觅亲族,与其团圆,此世兄临终之殷殷期盼,切记切记,徒。

    记载到这儿一下子戛然而止。

    朱元璋再往后翻,纸张倒是还有,上面的字迹却早已模糊不清,有的地方还有破洞,就算是神仙来了,估计也分不清写的是啥。

    朱元璋不死心的继续往后翻,再没找到任何有用的线索了。

    他又依次往前翻,再次翻到了记载朱初七的那一页。

    将其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朱元璋继续往前翻,只见这一页纸的前一页更是破碎的厉害,纸张随便摸一下,都能掉下一堆渣来。

    朱元璋不由得直挠头:“咋就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朱初七到底为啥对你们家有恩?你们黄家到底是怎么保存这书的?”

    黄育才:“啊这……。”

第259章 哪有岁月可回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