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球员的轮换[2/2页]
李毅看了蒂格一眼,上前给他做了个挡拆,趁着开拓者防守不默契,蒂格急停跳投得分。
李毅今天的出手野望不大,更多为蒂格和米尔萨普做球,当然,他也不会浪费队友的传球,至少这也给他们算个助攻嘛。
双方比分开始逐渐攀升。
“1513。”
布登霍尔泽看了看时间,开始进行轮换。
不过不同于以往,他这次直接将李毅和加索尔换下,换上了贝兹莫尔和普拉姆利,让蒂格和米尔萨普作为主攻手,打满第一节的比赛。
稳定的轮换球员,往往都有20分钟左右的上场时间,这是球队教练的经验总结。
大部分球员,尽管经历了比赛前的热身,但也都需要差不多34分钟的时间来适应场上的比赛,找到自己的节奏。
在第二次登场时,这个适应时间会根据个人情况而减少到12分钟。
只有少部分球员,拥有即上即表现的“微波炉”式特性。
也就是说,20分钟的上场时间,球员需要56分钟来适应,其他的十几分钟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布登霍尔泽在之前的比赛,都会选择让李毅打满首节,次节休息个三五分钟就上场打满次节,第三节和第四节的上场时间平均也能达到8分钟。
这样接近37分钟的上场时间,可以完全发挥出李毅的全部能力。
只不过,在差不多确定了李毅的能力范围之后,布登霍尔泽就着手削减李毅的登场时间,来匀给其他球员,主要是增加替补后卫的上场时间。
一方面,让老鹰可以用替补轮换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主将的伤病;
另一方面,则是尽可能挖掘季后赛可用的替补人选,毕竟,人家也需要至少20分钟来表现自己。
甚至对于上场时间的迫切需求,替补更甚于主力。
所以在进入2015年之后,李毅的上场时间从37分钟开始逐渐减少,现在基本只有不到30分钟了。
李毅也不必担心自己的数据削减,因为在度过全明星周末之后,所有球队都会在赛程后半段开始发力,争夺季后赛席位,或者在重点比赛展示自己的肌肉,查漏补缺。
那时候,才是李毅发挥的良机。
蒂格与米尔萨普带队,虽然星味上不如对面的利拉德和阿尔德里奇,但是球队的配合度更胜一筹,竟然打出了一波157的攻击波。
老鹰在首节比赛结束时,以2920领先对手9分。
“老鹰现在的实力是愈发深厚了,只靠着蒂格和米尔萨普,就打了开拓者个措手不及,单节领先9分。”
主队的老鹰球迷自然是喜不自禁。
“是啊是啊,咱们的李、霍福德和大加索尔还没上场呢,就把对面打成了这样,今年我鹰是真的有机会啊!”
“而且啊,我发现我们有些低估了蒂格了,虽然他不如李,但也是有全明星级别的实力的。”
“再加上保罗,光是他俩带队,我估计也能冲击一下季后赛吧?”
有什么是看着己方没怎么发力,对手就倒下了更让人欣喜呢?
就好像马刺队,虽然他们时不时地就轮休三五个主力,但是靠着一众替补,就能和对手有来有回的,不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吗?
2012年的马刺,在对阵热队的全美直播当中,直接轮休了GDP和丹尼格林。
但是靠着加里尼尔、斯普利特、德科洛和迪奥,都差点掀翻热队三巨头,最后才只输了5分。
虽然被联盟罚了25万刀勒,但是哪个刺密感觉不到那一场比赛马刺透露出来的牛皮意味?
第484章 球员的轮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