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抵达长安 恭听圣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长安府隶属西州,是西州的州会,下辖成古、徐江、阳县、固原、长安、户邑、碑陵、代县、壁州、通江、镇虏十县。阖府在册有户四十七万九千一百三十七户,人口三百一十万五千四十八,是名副其实的大郡。
但这只是先帝永朔年间户部的统计数据,天宪十七年后,西州、河南、河右等地民变四起,各种妖魔鬼怪领兵造反,其中的巨寇高迎风就是长期活跃在西州。
官军几度围剿都未能得手,反而让高贼霸占了西州北部的兴安江郡等大小数十个郡县。此后高贼与官军在西州长期拉锯作战,频繁的战乱的沉重的赋税徭役使得西州的逃亡百姓众多,加之死于战乱者以及被抽抓壮丁等等,西州人口损失惨重。
这样一来,到了天宪、定初年,与登记在册的人口差异就太大了,不过大体上还能做个参考。
此外,基于西州长期抵抗戎狄,且天宪十九年后高黄二贼势力迅速壮大,朝廷于天宪二十二年设立关中经略使,兼办韩城、长安、铁峰关以西粮饷。
长安作为西州与铁峰关数千里关中战略要地间的重要枢纽,加上关中经略使衙门、西州刺史衙门等坐落在长安。
种种因素影响,使长安成为了汉廷在西陆最重要、最核心的城市。相比韩城这等军事重镇来讲,长安给人的更多是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何谋全一路都在收集资料,知道如今的关中经略使便是范季淹,范季淹于天宪二十二年从京都来此任经略使,还兼任长安府郡守。
在西州关中,范季淹就是一把手。此人文韬武略俱是一等一,对朝廷也一直忠心耿耿,是朝廷能牢牢控制住关中要地的原因。
先帝对范季淹的评价,称其“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盖有大将之风。”,而刘玄、何谋全对于此人的评价也相当高。
范季淹于天宪二年高中进士,进翰林院修撰。天宪四年任太学祭酒,七年任九江节度使,平定当地山越叛乱;十一年,任北疆刺史,总督对北地鞑子的战事,期间罕有败绩,北疆稳如泰山,此后一直到二十二年就任关中经略。
这次徐太岳发动政变,专权乱政,他也曾多次上书斥责。总之,是一位出将入相且效忠皇帝的人才。
这也是何谋全辗转来长安的原因,此时朝廷高层与地方尚未有大规模武装冲突,加上范季淹这等深受国恩,忠贞死节之士,西陲之地大体上的形势还是好的。
至于秦王,何谋全认为能不用就不用。一则年纪轻轻,不会领兵打仗,政治智慧还不够。二则没兵没马,且朝廷严令禁止藩王养兵。
皇帝想让何谋全帮助秦王掌握关中兵马,继而北上勤王,在何谋全看来,这并不保险,先不说其他的,就算秦王排除万难最终组织起一支军队,打到京师。
这时候秦王手里有了兵马,打跑了宰相,他还会安心只当一个没实权的秦王吗?
何谋全不敢保证,皇帝敢赌,他不敢,因此,秦王只能当一面名义上的大旗。
言归正传,何谋全抬头看了看雄壮的长安城,心中不免啧啧称奇。
一般来说,古代的城池都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多是普通百姓、贩夫走卒、市井流氓活跃的地方,内城则是达官显贵居住的地方。
长安城也不例外,上到刺史衙门、经略衙门,下到管帐房的小吏房都在内城。何谋全一行从北门入城,先是在外城转悠耽搁了一会,才然后才在内城城门接受盘查,进去后边走边打听往经略衙门去。
问路的过程中,何谋全才感受到了,这长安城中的衙门是真的多,既有长安县、长安府郡县衙门,还有刺史、经略使、典史官邸,以及常备察院。
一番折腾,何谋全一行才找到了经略衙门跟前,黄昏时分,不用多想,范季淹定在衙门里。只是何谋全没见过范季淹,不过何谋全有皇帝给他的圣旨和原东宫玉玺,自是可以证明身份。
&nbs
第5章 抵达长安 恭听圣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