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准备[2/2页]
《全辽志》记载是“率田归屯种,收其籽粒,而各军余丁又每岁出据以给公上之用。即间有科田起税,如河济之例,然总全镇会之,屯种之田,十而八九矣。”可见在明初,辽东土地的经营形态主要是军屯,这是明代辽东经济的重要特征。
当然这个情况到了后来还是有变化,一是辽东经济的军事性质日渐削弱;二为辽东经济的总趋势是日渐残破。
辽东经济军事性质日渐削弱,主要表现在自永乐初年至嘉靖末年,辽东屯田的日益衰落及军屯向民田的转化。这个时期辽东的屯田虽衰落了,但从整体上来说,辽东经济还在发展。
根据高务实升任巡抚以来查阅卷宗来看,辽东军屯在洪武末年永乐初年最发展,屯田达两万五千三百七十八顷,军屯占全部耕地的十之八九。永乐十七年年,辽东屯田只有两万一千一百七十一顷,较永乐初年减少了四千二百零七顷,减少了百分之十六点五八。
自此以后,屯田数量日渐减少。正德三年,屯田为一万七千九百三十一顷,较永乐十七年又减少了三千二百四十顷。
不过民田为两万一千五百九十三顷,与永乐初年相比增加了一万五千顷以上。此时屯田只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五点三七。
嘉靖四十四年年,屯田额为一万零九百二十四顷,较正德三年又减少了七千顷。民田为两万七千四百九十一顷,较正德三年增加了近六千顷。屯田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八点四四,明显下降。
嘉靖以后,辽东经济的第二个变化就是日渐残破。嘉靖年间以前,辽东军屯虽日渐衰落,但民田却在不断增加。然而嘉靖年间以后,军屯、民田均在日益减少。
比方说去年,也就是万历十年,辽东有军屯八千九百零三顷,民田两万四千一百八十八顷,总耕地面积为三万三千零九十一顷。
这和嘉靖末年相比,军屯减少了一千多顷,民田减少了三千多顷,总的耕地面积减少了四千多顷。如果高务实的记忆没错的话,这种发展趋势,在原历史到了万历末年至崇祯年间时期,还会更加严重,原因多样,暂时倒没必要提。
辽东经济的残破还表现在大量辽民逃亡。弘治元年,辽民“逃亡日多”。万历七年,整个辽镇“军民逃亡者半”。
有的“窜伏山东海岛渔海以居,率皆避重就轻,往而不返”。有的逃至女真居地,为女真贵族耕种、役使。
历史上到了最后期,辽东“少壮强勇之夫,亡入建州什四五。”开原道兵备金事潘宗颜写道“职前往还铁岭,一路居民百十为群,或三五十为伙,无论五六十起,纷纷遮告,泣称草豆寻买不出,地方所产已尽,兼称春种俱绝。见今各民糊口无粒”,只好逃亡。
现在的情况还没有那么严重,但也开始有这种趋势了,尤其是在李成梁执行的作战思路之下,不怎么“守土”,而是倾向于去攻击对方的兵马,这样就造成一些地区总是受到兵灾,经济方面当然就一日不如一日了。
经济残破造成辽民逃亡,辽民逃亡又加速和加重了辽东经济的残破。这已经是一个死结,只有改变李成梁的这种作战思路才行。
辽东的经济状况,大体上可划为三个地区。一是辽河以西地区,这里经常遭到蒙占诸部的侵扰。自山海关以东,宁远、锦州、义州一带是“地多沃而反荒”,“村田巳尽”,“三百余里不见村落,近广宁稍有村落,而三两落落如晨星。
自广宁东至三岔河一百八十里,黄沙白草,一望凄然。”“地荒芜,而耕种无丁,粮拖欠,而项纳无人。其荒凉程度,“虽有沿边各堡,堡中军民多者不过四五十家,少者才有二十家”。
对蒙古诸部而言,“宁前无村落可抢”。对明朝边将而言,“每一将官所守不过三四堡子,无村屯可护。”高务实来辽东上任时也经过了辽西,对此是有体会的。
二是辽河以东,辽阳以北地区。蒲河、汛河、开原、铁岭一带,“三面环夷”,这个地区在王杲、阿台时期是“有田而军不敢种”,当然民就更不敢种了,土地只好任其荒芜。
三是辽河以东,辽阳以南地区。这里三面临海,较少受到蒙古的直接威胁和骚扰,在士述两个地区经济残破之时,这个地区就成为“全辽根本之地”。尽管这里“地无遗利,然多山坡、沙碳,所收较薄”,也挽救不了全辽经济残破的总趋势,而月蒙占与女真诸部也都早有“垂涎之意”。
【之前发成草稿了,请订早了的各位刷新一下。】
现在高务实打算把这三块地方捏合在一块,但分不同的重点来发展。
辽南属于“内线”,那边不容易遭到兵灾破坏,所以之前的辽南计划照常执行。除了辽南之外,辽南稍微往北,也就是辽阳片区则是重点的工业区,主要就是依靠正要开工的鞍山铁矿和辽阳铁厂来带动,这片区域被高务实划归到辽南计划。
而辽西地区,他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改变李成梁现在的打法,不能总让蒙古人动不动就杀进关内抢掠。
因为对于蒙古人而言,抢掠的收获其实有限,但偏偏对于大明而言,抢掠造成的破坏却很大,这局面一年两年可能不打紧,八年十年那就坏事了。李成梁的打法虽然给他自己捞到了许多军功,也造就了一个军功集团,但对辽西经济的损害却是极大。
至于辽北地区,这的主要对手更复杂,西北有蒙古,正北、东北、东面都是女真。女真目前还不算特别不老实,但趋势已经有些不好,高务实正在想法子改变。
但是不管怎么改变,都跟辽东的战守之策逃不开关系,一句话:天天挨打是发展不起来的,游牧民族总挨打还能跑,大明这种农耕民族那真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人就算可以跑,田地跑不了啊。
所以辽东就算有辽南种植了玉米,甚至在几年内发展起来,但光靠一个辽南就想挽救整个辽东的经济还是很难的,辽西辽北的局面不改变,辽东总要从外面输入粮食才行。
安南方面的粮食“出口”看来还能持续一段时间,至少可以维持到高务实改变整个辽东的战守策略之后。
感谢书友“20190223180428135”的打赏,谢谢!
感谢书友“欢爱影响”、“温柔的天狼星”、“王孙疾”、“ASoF”、“书友160712203124218”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216章 准备[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