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小报告之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麦赫利斯,生于敖德萨,于1911年加入沙俄军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一名沙皇列兵。
红色革命后,他于1919年参加苏联红军,革命战争时期,历任苏军旅政委、师政委和集团军政委。
后于1937年,出任苏联红军**治部主任,当选副国防人民委员(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
至1939年,麦赫利斯甚至成功入选苏共**委员,成为苏联政府的核心领导人之一。
可以说,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他是红军中仕途最得意的人物之一,甚至比斯大林的爱将巴甫洛夫,还要混得风生水起。
就连赫鲁晓夫见了他,也得小心伺候,毕恭毕敬。(此时的赫鲁晓夫,只是担任乌克兰第一**。)
但这辉煌的一切,都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迅速终结。
而造成这一惨淡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那就是麦赫利斯的能力和性格。
从能力上讲,麦赫利斯除去坚决拥护高层决策以外,并没有相应的实干能力。
这一点,他跟贝利亚有本质上的区别。
此时的贝利亚,才刚刚出任内务部长一年,根基并不是太牢固,但在苏德战争中,贝利亚表现出了惊人的工作能力和超凡的组织力,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因此,贝利亚在战争中的权职,反而更加稳固重要了。
但麦赫利斯恰恰相反,在生死攸关的战争初期,凡是交给他的重要工作,几乎无一例外的被全部搞砸,这成为他后来失势降职的重要原因。
从性格上讲,麦赫利斯又是一个斗争性极强,非常偏激固执,无法团结同僚的人。
他笃信斗争哲学,不仅针对敌人,对自己的同事也是如此。
他对党的事业不能说不忠诚,工作也非常卖力,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思维方式极端教条,往往越是努力,造成的问题越多,跟贝利亚科学周密的工作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他除去对斯大林和少数**人绝对服从之外,对其他人总是严肃刻板,动辄上纲上线。
麦赫利斯对与他意见不合的同事,轻者暴跳如雷,重者你死我活,至于那些犯了错误的,无论大小,落在他手里,常常连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没有。
麦赫利斯的冷酷无情,就连斯大林同志在谈到他时,也忍不住说道:“哪能把建设**务委托给麦赫利斯,他只能毁灭、破坏、消灭,这才最适合他。”
赫鲁晓夫也曾经这样评价说:“他诚实倒是挺诚实的,但一个心眼看到的,只是到处都是‘人民敌人,只是破坏者”。
顺应他的人,如赫鲁晓夫,苏斯洛夫等人都能飞黄腾达,跟他不合的,如彼得罗夫,**夫等人,就一生不得志。
因为喜欢斗争,总是抓住对方的一切缺点,积极向上打报告,麦赫利斯获得了一个奇怪的称号——“小报告之王”。
苏德战争初期,麦赫利斯曾被**委派到西方方面军充当最高统帅部代表,结果与当时该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吵得不欢而散。
后来,**又将他转调克里木方面军,结果又与科兹洛夫等人工作摩擦不断。
他凭借手中权力,在战斗进行时,粗暴的撤换了一批重要军事干部。
 
第422章 小报告之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