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震动世界(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上了罕见的脊髓灰质炎。

    自此以后,他就成了一个双腿麻木的残疾人,只能坐在轮椅上度日。

    但身残志坚的罗斯福,却为整个美国带来了幸运的经济复苏。

    在经历了可怕的经济大萧条后,罗斯福通过一系列新政,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府的信心,强化了联邦政府机构。

    并由此使美国的工业、农业逐渐全面恢复。

    在他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

    罗斯福众望所归,在1936年再次当选为美国**,成功连任两届。

    但是经济的良好发展,并不能消除掉,埋藏在罗斯福心底的那一丝阴霾。

    作为一个富有远见的领导人,罗斯福已经越来越预感到战争的迫在眉睫了。

    但此时的美国,孤立主义盛行,人们安居乐业,对大洋彼岸可能发生的战争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为此,心焦的罗斯福,曾经于1937年,中日“七七事变”后,发表过著名的“隔离演说”。

    他说道:

    “世界上无法无纪的传染病确实正在蔓延着。”

    “当肉体传染病开始蔓延时,社会便赞成,并联合起来对患者实行隔离,不使疾病蔓延,以保护社会的健康。”

    “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齐心协力,反对那些,正在造成国际无政府主义状态和不稳定局势的,破坏条约的行为。”

    然而,即便威望强至罗斯福,也无法说服固执的美国民众们,他的演说遭到了猛烈的抨击。

    乃至事后,罗斯福不无后怕地说道:“你想领个头,但回头一看,身后一个人也没有,这种情况多么可怕啊!”

    然而,当一份关于苏日交战于诺门罕的机要文件,送至他的办公桌上时,罗斯福越发坚定了自己对战争的判断。

    他看向身边的雷蒙德。莫利,说道:

    “德国在欧洲蠢蠢欲动,日本又在东方虎视眈眈,看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一定要提前做好战争准备,大力发展军火,食品,服装等跟军事相关的行业。”

    雷蒙德。莫利是罗斯福的高级助手,曾经参与过《紧急银行法案》的制定,罗斯福的大部分发言稿都是莫利撰写的。

    莫利还是罗斯福每天清晨都要咨询的两个“床边内阁”成员之一,另外一个就是强硬的刘易斯。道格拉斯。

    可以说,从参与国家决策的角度上来看,莫利都算得上是半个美国**。

    但他擅长的是经济和治理,对于军事了解不多,听到罗斯福的话,莫利的脸上浮起了一丝担忧,他说道:

    “战争真的要来了吗?”

    “是的,我预感它一定会来,这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浩劫,即便我们身在大洋彼岸,也无法置身事外。”罗斯福坚定的说道,他两眼直视前方,似乎在怔怔出神。

    少顷,他又将目光转向了莫利,继续说道:

    “你愿意跟我站在一起,在美国最艰难的时刻,支持我,帮助我吗?”

    “愿意为您效劳,我将永远站在您的身边,支持您,帮助您。”莫利庄重的鞠了一躬。

    …………

    1939年6月2日,英国伦敦。

    英国首相张伯伦正在翻看着手中的国际摘要,里面提到,在远东地区,苏日刚刚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这些愚蠢的人,为什么总喜欢用武力解决冲突?”张伯伦露出了一个担忧的表情。

    他今年已经70岁了,热血、刚强、富有激情等等充满朝气的品性,早已与这位老人无关了,剩下的只是软弱、惶恐和保平安的一颗苍老之心。

    早在1938年9月12日,当希特勒扬言要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时,张伯伦惊恐的失眠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惨烈伤亡似乎还历历在目,在连夜争得到法国同意后,他拖着衰老的身躯,生平第一次乘飞机抵达慕尼黑,然后又坐火车到达希特勒的别墅所在地——伯希特斯加登。

    然而,傲慢的希特勒并没有按照外交礼仪去机场或火车站迎接,只是在别墅的台阶上静静等候张伯伦的“光临”,这对一国政府首脑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屈辱。

    可软弱的张伯伦竟然丝毫不敢在意,在到达的当天,他就老老实实的同希特勒举行了会谈。

    希特勒气势汹汹地恐吓张伯伦,说什么如果因苏台德区问题而引起冲突,他将“准备迎接任何战争……决不会后退一步”。

    这让张伯伦暗暗捏了把冷汗,无论如何他也不希望跟德国开战。

    所以当希特勒紧接着询问张伯伦:

    “英国政府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

    张伯伦当即表示赞成,同意将苏台德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分离出来交给德国,并表示会把这个意见火速带回英国,争取内阁批准,并和法国磋商。

    他再三乞求希特勒不要使用武力,希特勒在摆足了威风以后,终于同意在“两人再次会晤前,德方暂时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然而,妥协和让步,真的能换来和平吗?

第七十九章 震动世界(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