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武三国之我是战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9章 作郡驻武陵[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新莽时期曾将武陵郡改为建平郡,临沅县改为监元,孱陵县改为孱陆,仍属荆州治。

    东汉监元县复称临沅,孱陆复称孱陵,建平郡复称武陵郡。

    领十二县:临沅、汉寿、孱陵、零陵、充、沅陵、辰阳、酉阳、迁陵、镡成、沅南、作唐。郡治临沅《水经注·沅水》云:“临沅县,县南临沅水,因以为名”。此后,临沅一直为历朝郡、州、路、府治。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在所有描绘江南的作品中,这首被自汉乐府收录的民歌,几乎可以算得上是鼻祖。

    此时提到“江南”,是因为“江南”的概念本源出荆楚,最初所对应的只是荆江之南的洞庭湖流域。

    后世所熟知的江南,在秦汉之际的地缘标签则是“江东”。

    屈原曾经两度被楚王放逐于楚之“江南”,并最终在苦闷、绝望的心情下投汨罗江而亡。

    不过就楚之江南来说,位置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楚国向长江下游地区扩张,鄱阳湖流域亦成为了楚之江南的一部分。

    在以荆州成为楚国旧地标签的两汉三国时代,江南一词再次回归最初的设定——洞庭湖流域。这片江南之地被分割为四个隶属荆州的郡级行政区,分别为: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以及桂阳郡。

    而这荆南四郡,有着洞庭湖的存在,在洞庭湖的周边,有着一处鱼米之乡,那就是洞庭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之西的“武陵山区”,以及管辖这片山地的“武陵郡”。与大多数行政板块一样,武陵郡的范围也包括平原和山地两部分。

    其东部的平原部分为“西洞庭平原”,西部的山地部分则被称之为“武陵山区”。当年崛起于西江汉平原的楚人,最先向南征服的便是武陵地区。

    只不过当时的楚国还没有使用“武陵”一名,而是将之命名为“黔中郡”。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依然继承了这个名称,并进一步扩张了黔中郡的范围。直至西汉开国之后,方改名为“武陵郡”。

    对于创立“武陵郡”一名的汉王朝来说,武陵山区实是一片开发价值不大的蛮夷之地。以至于汉代对分布于这片山地的土著居民,有一个“武陵蛮”的泛称。

    尽管武陵山区的农业开发价值不大,但在区位上却非常重要。地理上,这是一片连接各处的连片山区,在两湖盆地纳入中央之国的范畴之后,如果想进一步在西南方向扩张,这片面积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山地,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

    荆南之地有着“三湘四水”之称。这当中的“四水”是指的从不同方向注入洞庭湖的河流中,除湘江以外,资江、沅江、澧水的河流都与“武陵”有关。

    山岭地带对于力量渺小的人类来说,那些高大山脉的延伸部分,反而更容易进行开发及承载人口。

    与江汉平原一样,洞庭湖平原原也极易遭遇水患。这使得无论自先秦直至两汉三国时,无论是武陵郡还是长沙郡,绝大多数城邑都是设立在有山地、丘陵可依的河谷,而不是洞庭湖平原腹地。

 &

第639章 作郡驻武陵[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