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西凉大军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 软硬兼施,李泰与袁绍定盟约(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泰手里不缺精兵良将,缺乏的是老实巴交的善良农民,既然他们不愿意受拘束,李泰也不愿意勉强,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袁绍主要是依靠世家大族的力量,而世家大族对这些起义军是极为排斥的,因此,对他们也不是很感兴趣。

    历史上,曹操收编了30万青州军,给曹操的争霸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可曹操一旦去世之后,这些青州军立刻鼓噪起来,险些哗变,后来也没有再给曹家效力,大多数都消散了。

    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农民起义军,在以世家人才为主体的朝廷里,若没有曹操这样的枭雄人物大力支持,根本就没有立足的余地。

    起义军中的这些领袖能活到曹操去世,即便是没有任何文化,经历了这个乱世的洗礼,也已经活成人精了,不识趣的走开,难道等着被人收拾?

    于是,袁绍的处理意见是:两军联合起来,彻底剿灭这股黄巾余孽。

    李泰的处理意见是:告诉这些黑山军的余部,愿意留在常山郡的,可以留在常山郡务农、务工;没有土地的,李泰会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资,让他们在雁门郡一带屯田。

    至于那些不愿意投效的,可以携带一部分粮食,投奔张扬,李泰不对他们横加干涉。

    袁绍表示不同意,可李泰却对他说,你要是不同意,就自己去剿灭这股最后的黑山军,无论输赢,李泰绝不干涉。

    可袁绍思量了许久,以己度人,十分担心李泰撕毁刚刚签署的协议,趁他与黑山军攻伐之际,突然出手,击溃他的大军,只好同意了李泰的处理意见。

    袁绍被迫退让,觉得自己落入下风,很是没有面子,可后来李泰提出,元氏县仓库里剩余的财物和粮草,两人对半分。

    不过,李泰大军缺粮,要以冀州的粮食市场价,购买袁绍应得的那一部分,对此,袁绍表示同意。

    袁绍此次大军出动,没有跟李泰的西凉大军交战,却有了一笔不菲的收获,也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台阶,对上上下下都有所交代。

    李泰打下常山郡之后,留白虎军驻守此地,自己率领青龙军和庞德的扬威军返回关中。

    不过,青龙军四营依然驻守并州各地,其中,姜拓的风字营驻守雁门郡,马岱的林字营驻守临汾,张辽的火字营驻守太原郡,张绣的山字营驻守西河郡。

    之所以如此安排,除了要镇压并州的匪患,预防北部胡人的劫掠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并州少驻扎一些军队,多节约并州的粮食,将来再东征的时候,可以减少很多从关中运粮的消耗。

    除此之外,李泰还专门叮嘱了周良,让他在井陉口修建一座外城,多多积累粮草物资,不要相信跟袁绍之间的盟约,要准备应付将来袁绍大兵压境的局面。

    逼不得已的时候,可以放弃真定城,但绝不能放弃井陉口,井陉口一旦放弃的话,将来再要夺回来可就不容易了。

    李泰的东征结束,但益州的战事,虽然有张松等人的协助,却仍在进行中。

    对此,李泰并不奇怪,当年刘备从汉中打回成都,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此时要不是仗着刘焉新丧,刘璋立足未稳,又有张松做内应,李泰根本不会考虑入蜀。

    ......

第152章 软硬兼施,李泰与袁绍定盟约(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