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西凉大军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章 李泰兵出关中,入汉中[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李泰看来,平衡朝堂势力的权谋之术再高明,说到底还是属于术的阶层,只能暂时缓和矛盾,压制矛盾,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只能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之道。

    当然,阴谋权术还是有优点的,那就是操作简单,见效快,一计不成,还可以快速的另施一计,计谋转换之间,损耗很小。

    而阳谋需要的时间却要长的多,可能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有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最麻烦的是,一旦中断下来,不但会前功尽弃,而且还会因此造成严重内伤,计谋转换之间的损耗极大。

    因此,要想行阳谋,就需要踏踏实实,稳稳当当的行事,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谋定而后动,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所有的朝廷重臣,可以没有称道的大功绩,但却必须要稳重。

    而一些屡建奇功之人,却始终被排除在朝廷的核心权利之外,不是历朝历代的君王不会用人,是他们的政治经验太丰富,比说评书的,写小说的,更懂得该用什么样的人。

    自从得到了洛阳皇宫的全部藏书,李泰就以此为根基,让自己的岳父蔡邕,联合他的很多至交好友,在关中三辅,组建了三所育英学院。

    育英学院的生源,全部来自各地育才书院的优秀学生,经过考核毕业之后,首先从各地的县丞做起,然后再根据政绩,一步步的提升、拔擢,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各地世家的高官们,就会遭遇到来自寒门的严峻挑战。

    除此之外,李泰还在长安组建了一所弘武书院。

    一部分生源来自各地的育才书院,毕竟,要进入各地的育才书院,现役军人是有优先权的,这些人对李泰的忠诚度很高,用起来比那些招募的人更可靠。

    另外一部分来自现役军人中的优秀骨干,这些人战斗经验丰富,但缺少文化知识,打仗全凭勇敢无畏,可这样的人,无论职位再高,也只停留在士兵的层面上。

    来自洛阳的皇宫藏书,拥有不少传承至今的兵法,其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这六部兵书是集大成的佼佼者。

    因此,这六本书就是他们的教科书,除此之外,李泰还根据后世的记忆,为他们默写了一部《三十六计》,以及李泰对后世班组基本战术、冷兵器军阵和各种冷兵器战术的研究心得。

    从弘武书院出来的新学生,进入军队之后,直接从伍长开始干起,然后会被迅速提拔到屯长级别,此后在同等战功资历之下,将优先获得升迁的机会。

    而从军队选拔的优秀骨干,回到军队后,校尉之下的军官,将会直接晋升一级,此后也将获得比其他人更好的培养和升迁机会。

    为了更好的笼络人心,李泰利用此时棉花大多数被他垄断,价格极为高昂的机会,除了为每个士兵准备一套棉衣外,还让各地官署,给每个士兵的家眷分发了两套。

    另外,每个育才书院的学生,每人都配备了一套棉衣,而每个进入育英学院,或者育武学院的学生,家眷也可以得到两套,而那些进入育武学院的优秀骨干,实际上家眷可以获得四套棉衣。

    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耗费巨大,但实际上对于李泰来说,是一件惠而不费的事情,也暂时解决了棉花价格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李泰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他需要向中原地区,大规模的输出棉花,从洛阳,从繁荣的中原世家那里,大量吸收财富,壮大自己。

  

第113章 李泰兵出关中,入汉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