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李泰凉州行新政,傅燮沉默观朝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干就干,李泰把周武的骑兵营,冯虎的骑兵营,也一起召回了冀县,再加上庞德的骑兵营,以部为单位,散布到了各县,再配合上蔡邕从各书院选拔的学生,以及愿意配合的基层官吏,开始以强硬手段,执行李泰颁布的新税赋制度。
首先要执行的对象就是盘踞在各县的各大世家。
这些人原先的时候,跟当地的官吏勾结在一起,不交或少交税赋,把大部分的负担都压在了寒门百姓的头上。
这次,要跟他们算个清楚了,态度好的,愿意合作的,适当的补缴一些税赋,坚定的执行目前的税赋制度,也就算过去了。
可如果某些世家不知道好歹,还想以各种手段抗拒的话,直接抄家,也不杀他们,就把他们赶到关中去。
当这些人在一贫如洗,无权无势之后,面对关中的各大世家,必然会饱尝人生的艰辛,说不定还有幡然醒悟的可能。
不过,不醒悟也罢,怨恨也罢,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只要底层的百姓认识到自己受益,支持李泰的做法,那别的也都不重要了。
执行了李泰新的税赋制度之后,第一年的所有的赋税收入,都留在当地,用来支付当地的官署开支,以及水利设施的修建。
这样一来,那些刚刚迁徙过去的百姓,也能从修建水利方面获取一定的收益,熬过最艰难的第一年。
除此之外,汉阳郡各地的书院也要尽快筹建起来,培养李泰急需的基层官吏。
这些人需要掌握农田水利知识、基础数学知识、基础会计知识,当然,基本的经史子集知识,也要有一些。
从拿下陇西,到迁移关中流民,再到执行新的税赋制度,一下子又忙到了秋收,再次到了盘点收支的时候了。
在收益方面,武都郡西汉水的氐人依然给李泰带来了30万石粟米的税赋,而从白龙江的移民和羌人,收了10万石粟米的赋税,全部留在了白马羌和参狼羌的两个官署里,用于日常开支和水利建设。
武都郡收益为30万石粟米。
西县和临洮的流民,李泰宣布,所谓的地租就赋税了,不用额外再交一份,税赋加借的粮食,依旧收获了25万石粟米。
为了更方便的管理这些民众,李泰在临洮和西汉水也成立了新官署,留下赋税的一半,也就是5万石粟米作为官署的费用,剩下的才是李泰可以支配的。
西县方面的收益为20万石粟米。
去年的仓库调拨给狄道县20万石粟米后,还剩下56万石粟米,22万石豆饼。
而在李家的产业方面,蜂蜜和酒肆的收入总和依然为6800万钱。
凉州和右扶风的榨油作坊总收入依然为1.7亿钱和20万石豆饼。
右扶风的棉花收益,在战争的影响下,再加上关中各地也有了不少棉田,每斤的收益从500钱降到了300钱,总收益直接从原来的3.1亿,变成了1.8亿钱。
李泰老家的9000亩棉田,由于生产的棉花已经没什么销路了,被李泰组织百姓织成了棉布,去掉费用后,每斤棉花的利
第87章 李泰凉州行新政,傅燮沉默观朝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