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李泰大发棉花财,一下扩军4500[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于乱世的底蕴。
对于这些流民,李泰的做法是:每户按照人口借给他们粮食,以自愿的方式租借耕牛、耕马等,另外,李泰负责出资修建水利设施,粮食产出之后,李泰得1成。
之所以收这么低的租税,是因为凉州地区地广人稀,随处都可以找块地去耕种,租税高了即便是今年种了,有了粮食后,明年就会逃走。
李泰需要一个稳定的粮食来源,而且人口集中了,收税比较容易,经济也容易繁荣,将来还可以从商税上补贴出来。
凉州这个地方,是不能跟中原地区来比较的。
历史上曹操屯田,收取的是五成租税,不需要再服兵役、徭役,依然有不少人踊跃报名。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太多,很多人没有了土地,只能租种别人的土地,地租也是五成左右,还得服徭役和兵役。
另外,李泰借给他们的粮食,年利息只有二成,而且还可以分两年还清。
其实,李泰的本意是不想收利息的,可他怕其中有些老鼠屎,因此,借了粮食不肯还,最后成了老赖,这会严重带歪流民的风气。
扩军、训练、招收流氓,成了目前李泰的主要任务。
很快,秋收到了,又到了李泰收获的季节,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棉花以外的收入,李泰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盘点完了,大约有1.15亿钱的收入。
冀县、望垣、上?的9.5万石粮食,由于抛售的比较早,居然卖出了平均1000钱每石的高价,总共得钱9500万钱。
只剩下他目前产业收入的大头:棉花。
李泰的棉田由于得到了大幅度的密植,产量从原先的亩产200斤,变成了亩产250斤,9000亩的棉田,总共收获了225万斤棉花,得到皮棉562500斤,籽棉1687500斤。
这么多的棉花,渭河沿岸的6个县城也无法全部消化,销售渠道沿着陇关道开始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甚至卖到了叛军的手里。
另外,棉花的销售范围也向南边扩展,不但武都郡的氐族,甚至是羌族都有不少人购买,然后沿着西汉水一直到了汉中。
不过,李泰只卖了40万斤,剩下的162500斤储存了起来,慢慢的制作成棉甲。
除了那种纯棉花的轻型棉甲,还有在里面加装了铁甲甲片的重型棉甲。
这种重型棉甲除了7斤棉花外,还加装了15斤甲片,总共大约22斤。
李泰购买的5万斤生铁,可以打造出4.5万斤甲片,加上2.1万斤棉花,可以得到3000副重型棉甲,剩下的14万多斤棉花,李泰准备制作1.5万套轻型棉甲和5000套轻型马甲。
这些盔甲除了棉花不花钱外,所需要的麻布,额外雇佣工人的制作费用,则需要2000万钱。
他储备这么多的盔甲,不是想着立刻扩充这么多军队,而是要先进行战略物资储备,要不然等战事一起,再储备物资的话,就晚了。
李泰的40万斤棉花,可以卖出2亿铜钱,加上其他产业的1.15亿钱,以及卖粮食的9500亿钱,今年的产值总共收入4.1亿铜钱。
第54章 李泰大发棉花财,一下扩军4500[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