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乱世要来,提前开始准备[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棉花普及之后,明清时代的一种轻型盔甲,前期里面只有棉花,用来抵御弓弩,后期的棉甲里衬有铁片,对抵御火器有一定的效果。
棉甲的制作工艺非常简单,把棉花浸水水后压实,做成薄薄的棉片,然后裁剪成衣服的样式,跟麻布一起缝制起来。
制作方法跟制作棉袄类似,只不过棉花变成了棉片,这样里面可以塞进去更多的棉花。
每套棉甲大约使用了7斤棉花,这5000多斤棉花,连马甲带人甲,总共缝制了370套,再加上原先委托县令苏护购置的160套盔甲,这样一来,李泰手下的530名骑兵,从人到马都能穿上盔甲。
当然,棉甲的防御力远远比不上铁甲,可用来防御远程的弓箭已经够用了,而且棉甲轻便,依然可以让骑兵保持较高的机动能力。
剩下的棉花,李泰决定用来制作棉衣棉裤,然后卖出去换钱。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李泰并没有用麻布来做,而是采用了绢帛、锦缎等高档材料来做的,每套棉衣的定价,直接比光是绢帛、锦缎的衣服,高出了一倍有余。
李泰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制作衣服的裁缝,也没有兴趣再去构建一套服装销售渠道,他采取了跟裁缝铺合作的营销方式。
把成品衣服的定价定的高高的,可以为中间的裁缝铺空出利润来,裁缝铺有了利润,也有动力去推销这些能在冬季保暖的衣物。
李泰对这些高档棉衣的定位是经过深思熟路的。
这些新式衣服在冬季保暖性更好,又比毛皮衣服好看,价格虽然很高,但比昂贵的毛皮衣物还是稍微便宜些,一经问世,立刻获得了有钱人的追捧。
最后经过盘点,去掉各类销售费用,每斤棉花卖出了500钱的纯利润。
由于货源是李泰独家垄断的,这4万斤棉花,直接让李泰收获了2000万钱的超高黑心利润。
2000万钱啊,超过整个李家其他产业的一半收益了。
不过,棉花并不是只有李泰有,只不过别人都没有李泰这样的规模,等别人的棉花也上了规模,李泰的利润就会大幅度下滑,到了那个时候,棉花才能真正的普及起来。
光靠李泰的施舍,全天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冬天穿上棉袄,但是超高的利润率,会让无数人投入到棉花的普及当中。
再说了,李泰坑的也是那些有钱的世家,而这些钱到了李泰手里,可以让他做更多的事情。
棉花、豆制品一条龙、苎麻田、店铺、酒肆,李家的这些产业加起来,到今年秋收的时候,总收益为5886万钱。
仓库成本价输送给榨油作坊26400石,换取现金528万钱,老爹种的大豆则纳入仓库,因此,李家的仓库还有3万石粟米,15600石大豆。
豆饼全部喂了马匹,差不多已经够用,军费开支1090万,育才书院建设加运营460万钱,因此,不算固定资产,李泰手里掌握的最大资金为:4864万钱。
这些钱用来干什么?
没有第二个选择,趁着现在凉州还没有乱起来,粮食价格上涨的也不太厉害,赶紧囤粮食吧!
在挣钱的时候,李泰并没有忘记往年羌人的威胁,早就提前派出斥候去羌人那里打探去了,结果斥候回报,布桥部落跟迷吾部今年已经发生过多次冲突,双方之间的气氛很紧张,估计今年羌人来不了。
来不了就好,去年由于羌人的进犯被及时击退,西县的老百姓算是过了个太平年,今年直接不来了,看来今年西县的老百姓又能安稳一年了。
至于要李泰主动出击,剿灭羌人,李泰自问没那个能耐。
所谓的迷吾部和布桥部,只是参狼羌中的两支中型部落,先不说能不能灭的了他们,就算是灭了他们,难保不会有更强大的部族为他们报仇。
东汉王朝花费了上百年时间,以及无数的兵马钱粮,都没能真正平息羌人的叛乱。
自己一个小小的西县县尉,还是买来的官,手头几百兵马,何德何能去干整个朝廷都干不了的事情。
想办法壮大自己的实力才是硬道理。
去年的粟米的收购价为300钱一石,今年秋收一开始就涨到了350钱一石,收购到最后,直接涨到了450钱一石;大豆也从200钱一石,涨到了350钱一石。
看样子,各个世家大族的鼻子也是很灵的,不少人也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囤积一些粮食了,不过,他们的决心似乎没有李泰那么坚定,只是凭往日的直觉,略微囤积一些。
要知道,囤积粮食弄好了虽然能发财,但是一个搞不好,就能赔个底朝天。
第32章 乱世要来,提前开始准备[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