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元璋与我聊明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5章 工匠陈大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玄锡在晃动时,声音一直不变,始终清脆如一,那就是大功告成。

    “岳父大人,上朝去了?”陈则武突然想到了李伯昌。昨天晚上的议政时,李也参加了。不知昨晚的议政,到底议的是什么。

    陈则武把耳朵贴近筒壁,仔细去听筒壁内风吹过的声音。

    “如何……”李瑾曦刚要问,就看到陈则武皱眉,做出噤声的动作。

    风,吹入筒壁。空气在里面流动,和金属摩擦,所发出的声音。在陈则武听来,特别的悦耳。

    找到疙瘩大致的位置,再去听。声音有些沉闷,风就仿佛是缺了一个口。

    “还不行,这里头,有个疙瘩。而且,厚薄不一,怪不得工匠们,费了几天的功夫,也毫无进展。”

    陈则武有些着急了,他闭上眼睛,仔细回想这其中,有哪些偏差。

    这时,陈则武看到院子里,那个咯吱咯吱的小水车。由于年久失修,水车已经有些破旧了。

    看到水车,陈则武想到了《天工开物》中,对火铳的记载:西洋炮,熟铜铸就,圆形若铜鼓。引放时,半里之内,人马受惊死。平地?k引炮有关捩,前行遇坎方止。点引之人反走坠入深坑内,炮声在高头,放者方不丧命。

    想到这儿,陈则武两眼放光,他突然明白了什么。

    陈则武拿开炮筒,点燃蜡烛,将蜡烛伸进炮筒的筒壁内,仔细观察。

    筒壁内,已经有些氧化。同时,还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铜斑。这些铜斑,大小不一,附着在筒壁上。

    这样的铜,也叫生铜。

    意思就是,仅仅经过粗略加工冶炼的铜。多杂质,易断裂,韧性远不如熟铜。这种铜,用处广泛。但同时的,也有很多地方用不到。

    而在《天工开物》中,点明了炮筒,所需要的是熟铜,也就是精铜。

    陈则武拍了拍脑袋,他怎么把宋应星给忘了。这个人,可以说是明朝工艺方面的奇才。哪怕是几百年后,还有很多制造业,需要借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想到这儿,陈则武赶紧提起笔,他要在天黑之前,把这份折子送去南书房。

    要让朱标看到,毕竟,炼制熟铜,也不是一件小事,这是一个大工程。为什么古代的铜很贵,甚至可以作为货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冶炼技术的不成熟,无法做到大规模的冶炼。

第675章 工匠陈大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