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第一权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5章 千古以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闻言,李世民哼了哼,道:“此为商议国事,本应尽抒己见。”

    “何来怪罪之说?”

    “只要莫学魏徵老儿说话那么难听,朕自然欣悦之。”

    李素笑了笑,随即正色道:“臣以为,此物虽好,却也不能拿来就用。”

    “真腊是小国,东西南北也就那么点地方。”

    “但大唐不同,大唐幅员辽阔,疆域甚广,每地的气候土壤都不一样。”

    “臣觉得种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故而晏子春秋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了。”

    “所以,臣以为就算得到了真腊国的稻种,也该谨慎推广!”

    “先选一乡一县之耕地作为试点,让当地农户试着种一季。”

    “若试种的收成比较理想,再慢慢往大唐各道各州府推行……”

    殿内君臣闻言不由两眼一亮,如今还没有试验田这个概念。

    李素提出来后,君臣顿时惊奇不已。

    细细思量之后,顿觉极有道理,而且非常稳妥。

    李世民不由大笑道:“甚好,便依此而行,几位觉得如何?”

    众人皆点头赞许。

    李素有些尴尬地道:“臣,呃……还没说完呢。”

    李世民愣了一下,然后笑道:“爱卿还有高论?快快道来。”

    李素飞快瞥了他一眼,刚才一直骂自己混账,现在就算爱卿了。

    显然李世民的怒气又消了一些……

    “臣以为,粮食是民生之根本,推行种植新稻种是大事,也是一件需要冒风险的事!”

    “咱们得先做好失败的准备。”

    “主要还是因为两国气候和土壤的差异原因。”

    “所以除了引进真腊国的稻种之外,臣觉得正好可借此事,在长安设立一个新的衙署,重用一批精于农事的官员!”

    “甚至民间种田的行家老农,专司农事研究。”

    “举凡域内或域外的庄稼作物,无论粮食也好,瓜果也好,想办法将种子弄来。”

    “反正长安胡商甚多,此事不难为之!”

    “弄来了种子,交由农学专门研究和种植。”

    “比如真腊国的稻种,咱们拿到农学里,结合咱们大唐本地的气候和土壤,对稻种进行改良等等。”

    “测试成千上万次,总能找出一个适合大唐生长且产量更高的稻种。”

    “然后慢慢推行于天下……”

    话音落,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已陷入呆滞状态,盯着李素久久不语。

    李素被众人盯得浑身恶寒,急忙笑道:“臣方才胡言乱语,若陛下和各位伯伯觉得不可行,便当我没说过吧。”

    “是我多嘴了,各位莫怪……”

    一件事情可以衍生出更多事情,这是万物发展的规律。

    人类文明的起源其实很简单,大抵是几个住在山洞里的原始人,原本过着快乐的茹毛饮血吃生肉的日子。

 &

第445章 千古以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